放好齒轂、裝入推塊、套上齒套,再按壓把手,隨著生產線上方綠燈亮起,一個汽車變速箱所需的零配件組裝完成——這一場景不是出現在汽車制造企業,而是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粵海工業園中郵賀爾碧格倉儲物流中心里的一幕。10月14日,記者來到此地采訪,發現快遞業服務制造業已經不僅僅是提供物流運輸那么簡單了。
記者在該物流中心看到,其2號倉和不遠處的5號倉都是零部件裝配、包裝車間,所需的齒輪、結合齒、齒套等零部件均從物流中心7號倉轉入。零部件經質檢員檢測合格后,才能入庫上架,等待上生產線完成裝配,整個過程專業而高效,而車間內的生產工人都是郵政公司的員工。
常州郵政物流業務分公司副經理高建中告訴記者,早在2017年,常州郵政就與賀爾碧格傳動技術(常州)有限公司開展業務合作,最初只是進行簡單物流運輸,為客戶提供成品運輸配送服務。
“上生產線是機緣巧合。”高建中說,當時賀爾碧格打包區工人流動性大,人員不穩定,給生產帶來諸多不利影響,賀爾碧格就建議讓郵政公司試試。
當時打1個包0.5元,郵政公司就安排了3個人到打包區操作。后來生產線上也缺人,為了保障客戶產品供給,越來越多經過培訓的郵政員工走上生產線,從10人、30人,到70多人,最多時達到120多人。2019年,賀爾碧格逐步將上下料、檢測、拋丸、裝配、清洗、包裝、發貨等全環節生產流程交由常州郵政負責。
賀爾碧格項目負責人薛浩就是一名從生產線走上管理崗位的郵政員工。“我們郵政公司的營業執照上原本就有裝配、流通、加工等業務范圍。最開始做打包業務時,公司選了3個手腳利索的員工,后來大家發現進廠工作收入會比之前高,參加培訓選拔的積極性都很高。”
據高建中介紹,在合作過程中,他們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和服務模式,深度嵌入汽車零部件生產制造過程,實現與制造業“產前、產中、產后”的全環節深度融合,服務制造業產值近8億元。
記者了解到,2020年4月,國家郵政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于促進快遞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快遞業服務制造業范圍持續拓展,深度融入汽車、消費品、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制造領域。
通過賀爾碧格項目,常州郵政不斷延伸服務范圍,探索出了一條轉型發展之路。2023年,該項目獲評國家郵政局快遞進廠“5312工程”第一批“快遞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典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