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明背著郵包行走在鄉間小路上。
4月18日,中央文明辦發布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好人榜”,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郵政分公司興隆街支局投遞員王天明獲得敬業奉獻類“中國好人”榮譽稱號。
從“全市郵政先進生產標兵”到“常德市五一勞動獎章”,從“常德市勞動模范”到“湖南省勞動模范”,從“湖南好人”到“中國好人”,這些榮譽的獲得,是對王天明工作最好的肯定。
堅守,無怨無悔
1973年,王天明生于桃源縣凌津灘鎮牧馬口村,父親王協安同樣是一名投遞員。受父親的影響,王天明年幼時就喜歡上了郵政行業,并立志長大了也要做個“綠衣使者”。1994年,年僅21歲的他如愿以償,加入了郵政這個大家庭,成為了興隆街支局的一名投遞員。在這個崗位,他一干就是30多年。
原興隆街鄉面積為121平方公里,轄行政村24個、村民小組217個、農戶640多戶、人口近2萬人,因信息閉塞,經濟發展比較落后,郵路蜿蜒崎嶇,部分路段必須步行投遞。王天明恪守一條準則:郵件的投遞一天也不能耽誤。
“我的電話24小時開機,有問題先找我;如果我不能處理好的,再請找我的領導。”這是王天明對客戶的承諾。如今,興隆街拆鄉并鎮,合并后的夷望溪鎮面積更大了。為更好地提供投遞服務,他自費將自己和單位的電話號碼印制在名片上,發放到每一位客戶手中。王天明說,郵政培養了自己,人要常懷感恩的心。就是這樣的想法,支撐他把青春獻給了沅水兩岸的鄉間郵路,獻給了山里的父老鄉親。
真情,贏得尊重
多年來,王天明把身心都放在工作上,一封信、一份報紙,哪怕路再遠,翻山越嶺都要送到鄉親手中。他熱心服務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盡心盡力幫助郵路上的父老鄉親脫貧致富。他曾自己掏錢幫助鄉親訂閱《湖南科技報》《農村百事通》《養殖》等多種報刊,讓他們通過學習知識提升能力,帶動200多個農戶發家致富。
“這個胃藥,一天吃3次,每次吃2粒,您可不要多吃啊……”6月9日,正在吃午飯的王天明得知79歲高齡的孤寡老人楊小箭胃不舒服,急忙丟下碗筷,給他送去胃藥。王天明還是松林村3位孤寡老人及5位特困戶的“編外親人”。出班時,他順便給他們帶去生活日用品和藥品,自掏腰包幫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還幫他們干農活,和他們嘮家常,幾位老人都把他當成親人。冬天送郵件,鄉親們拉著他坐到自家的火爐旁邊,暖一暖凍得麻木的手腳,喝口熱水,待他像親人一樣。
工作中,王天明成了老百姓信得過的朋友。在郵路上,他幫忙救援受困車輛、幫老年人挑水、為山外朋友買山里的土特產、還幫助客戶挑竹子……每當鄉親感謝他時,他只說一句話:“大忙幫不來,一點兒小忙不算啥!”
信仰,延續使命
王天明是個“工作狂”,特別是在每年報刊大收訂期間,早出晚歸,基本沒有時間顧及妻兒。妻子雖然理解他、支持他,但他自己對妻子仍舊心懷愧疚:“家里的事辛苦你了!報刊收訂時間不等人,等忙過了這一陣兒,我一定好好犒勞你!”如今,作為投遞員的“另一半”,妻子除了把家打理好,還要當他工作的“助手”。王天明說,這么多年自己對不住妻子,讓她一個人挑起家務重擔,忙里忙外,真是辛苦她了。
“干一行就得愛一行!”王天明說,“我的工作性質是作為連接村內村外的橋梁和紐帶,不光傳遞信息、物資,傳播精神文明,更重要的是第一時間傳遞黨的政策和正能量。”從步行到自行車,再到摩托車,雖然投遞工具一變再變,但是一顆為民服務的心卻始終沒有變。30多年來,王天明風雨無阻,走遍了全鎮10余個行政村及農村社區鄉間小道,投遞里程達80萬公里,投遞各類報刊、郵件約50萬件,無一差錯,被當地群眾稱為“活郵局”。
如今,王天明依然每日行走在鄉間郵路上,依然滿懷信心地在這個平凡崗位上默默堅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