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杰在郵路上艱難前行。
王超順出班前整理報刊、郵件。
長白山腳下,鴨綠江畔,在吉林省白山市臨江市葦沙河鎮的郵路上,有這樣3位鄉郵員,他們以自己的辛勤付出和無私奉獻,鑄就了一條閃耀著勞模精神的郵路。這條郵路不僅是一條傳遞信息的通道,也見證著勞模精神的傳承與發揚,書寫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的時代華章。
第一代勞模 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
宮本玉是這條郵路上的第一代勞模鄉郵員。在郵政事業的初創時期,他肩負起開辟郵路的重任。他不畏艱辛、不懼風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行走在崎嶇的山路上,將一封封信、一份份報刊準確無誤地送達每一個偏遠的村落。他的身影,成為郵路上最亮麗的風景。
宮本玉自1955年擔任鄉郵員開始,所走的這條郵路可謂崎嶇艱險。葦沙河至大水滴臺段區內,有70多個投遞點,全程105公里,需要翻越5座大山,經過32條河流。途中常有野豬出沒,甚至還要經過一段長3公里的“蛇道”。無論天氣多么炎熱,走到這里,都必須穿上高腰鞋,扎緊褲腳,以防被毒蛇咬傷。郵路沿途更是懸崖峭壁、險象環生,“刀尖砬子”“老虎口”“狼頭溝”“馬面石”“龍頭”等道道天險令人膽戰心驚。
然而,宮本玉卻頂著雨雪風暴、嚴寒酷暑,常年奔波在這條郵路上。20多年中,他行程超過30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7圈,投遞報刊、郵件超過190萬件,且從未出過差錯,從未誤過一次班。宮本玉的勤勉和敬業,贏得了鄉親們的尊敬和贊譽,他也因此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第二代勞模 接力前行 不負韶華
王明杰是這條郵路上的第二代勞模鄉郵員。
自1997年參加工作以來,王明杰一直走在鄉郵路上。那時的鄉村道路寬度僅有1米左右,全是土道和沙石路,一邊是深不可測的鴨綠江,一邊是陡立的山崖。然而,無論是春夏季節的雷雨肆虐,還是山上飛石的從天而降,王明杰始終堅守在郵路上,從未耽誤過一天工作。
“每天早上5點多出發,晚上八九點摸黑回來。春節期間包裹多,我就借來牛爬犁拉著走。”王明杰回憶說。
在那個年代,郵政包裹需要收件人拿著領取通知單去郵局自取,但王明杰在入職之初就自立“規矩”:山再高、路再遠,也要給村民送包裹上門。“我受點兒累,村民就能輕快些。”他動情地說。
后來,郵包不斷增多,人背肩扛、徒步投遞已難以為繼。為堅持送件到戶,王明杰在單位配發摩托車之前,就自掏腰包購買過兩輛摩托車。
王明杰的無私奉獻得到了當地政府、企事業單位和鄉親們的高度信任和一致好評。他以堅韌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挑戰著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工作條件,一走就是27年,累計投遞行程65.5萬公里,相當于繞著地球走了16圈。在崗期間,他投出各類郵件、報刊上百萬件,沒有出過一次差錯。辛勤的付出和不懈的努力得到了回報,他也成為新一代的“全國勞動模范”。
第三代勞模 傳承精神 續寫輝煌
2016年,王明杰的兒子王超順從部隊退伍后,正式踏上了鄉郵員的征途,成了這條郵路上的第三代傳承人。他自幼便聆聽父親講述郵路上的那些動人故事,深受勞模精神的熏陶。他懷揣著對郵政事業的熱愛與敬意,立志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鄉郵員,將這份事業和精神代代相傳。
在工作中,王超順表現出勤奮好學、勇于創新的品質。他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投身于郵政投遞的每一個環節。無論是烈日炎炎的夏日,還是寒風凜冽的冬季,他都堅持穿梭于大街小巷、村里村外,甚至深入田間地頭,將一封封信件、一個個包裹準確無誤地送到每一個收件人的手中。
王超順在投遞工作中表現出和父親一樣的堅韌與毅力,令人敬佩。他每天需要往返120公里的郵路,日均投遞鄉村郵件160件左右,工作時間長達9—10個小時。這樣的工作強度對于許多人來說或許難以承受,但王超順卻從不言苦、從不喊累。他深知,作為一名投遞員,肩負著傳遞信息、溝通情感的重任,這也激勵著他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和嚴謹的態度對待每一件郵件。
8年來,王超順處理過的郵件累計達上百萬件,且做到了“零失誤”。他的出色表現不僅贏得了領導的認可、同事的信任,更贏得了百姓的廣泛贊譽。在今年5月9日舉行的白山市第七屆勞動模范表彰大會上,王超順被授予“白山市勞動模范”榮譽稱號,成為年輕一代的楷模。
在這條郵路上,三代勞模鄉郵員,雖然身處不同的時代,但是他們都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這種精神,不僅是郵政事業的寶貴財富,更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