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處北緯51°20’以北地區的一座小鎮——新林,有這樣一個人,30余載,不問清風不問雨,像一只不知疲憊的鴻雁逾越一座又一座的高山,矢志不渝,初心未改。
張新是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大興安嶺地區新林區分公司的一名郵遞員,今年是他從事山區郵遞工作的第33個年頭。每次工作,張新都興致滿滿,獨行路上,從不孤單,因為他深知,這是他的職責和使命。
1991年,張新剛剛分配到投遞部門工作,那時他裝郵件都用不了一個郵包,而現在,郵件多到一輛郵車都裝不下。“郵包里裝著我的好生活呢!”張新常常這樣說,每次出門送件,他總覺得小小郵包里似乎裝滿整個世界。
風雪不問趕路人,這條路并沒有那么好走。“記得一年冬天下了一夜的雪,北風呼嘯,山區小道上的積雪足有半米多深……”張新回憶當時的艱辛,那時的投遞工具還只是自行車,他推著載滿報刊、雜志和信件的自行車艱難的一步一步往前移,前腳剛踏出去的腳印迅速被風雪淹沒。“寒風刺骨,我的雙手凍得再也握不住車把,就只好把車停放在路邊小店里,背著兩個大郵袋踏著冰雪頂著寒風向前走。”
如今,張新已在郵路上奔波了30余年,雙手粗糙,新傷覆蓋在舊傷上,可他從不抱怨,只聽他說:“只要有報刊、信件,再惡劣的天氣也要來。”
服務是郵政永恒的主題,“人民郵政為人民”是郵政的服務宗旨。在春節前夕,他收到一件只寫有立新街王長國的包裹,其他什么都沒有寫,只能挨家挨戶的打聽,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把包裹送到本人手中。“小新啊,快過年你還給我送包裹,你們郵遞員太負責任了。”王長國激動得連聲道謝,這是多年來鮮少聯系的弟弟寄來的包裹。按照規定,像這樣的一些疑難信件等可以直接退回原處,但是張新沒有這樣做,“退回一封信,如退回一顆心,所以,我一定盡最大的努力把失望變成希望。”
每年投遞錄取通知書是張新非常喜歡的一件事,“每封通知書承載著多少家庭的希望,做父母的太知道這一封封錄取通知書代表著什么。”所以幾乎每封通知書,他都要親手交到孩子們手中。2021年,張新的兒子成功考取中國礦業大學,提起兒子,張新臉上既愧疚又自豪,這么多年在外工作,對家人的虧欠實在太多。“小新分管的段道特別雜,他負責的小區住戶又多,甚至有些件兒得挨家挨戶送到用戶家里,幾乎常年無休,甚至幾個月都不能回家一次。”張新的同事郝曉薇說道。
“現在大家都叫我‘快遞小哥’,我還挺喜歡這稱呼。”張新笑著對記者說道。記者了解到在閑暇之余,張新在崗位技能方面也不斷趕學比超,進行排信、蓋日戳、數報、套報等內部處理工序是每天必備項目。“近幾年網絡購物較多,我所負責的段道投遞量直線上升,為提高工作效率我經常與上級單位溝通工作經驗,結合自身情況我也練就出了一套嫻熟的工作技巧。”30多年來,張新在工作中從未發生過一次郵件丟失和延誤,得到了廣大用戶和上級領導的認可。成績代表過去,每一天都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在今后的工作中,張新表示,他更要不斷的加強業務學習,逐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綜合素養。
記者手記:33年堅守初心,做好大山里的“綠衣使者”
一封郵件一份責任,一句囑托一份擔當。張新用最樸實的腳步一路唱響北國贊歌,漫漫郵路,用心走好每一步,不管路有多遠、有多險,他都默默堅守在這個崗位,不知疲倦地將一件件郵件、信件準確及時地送達到百姓的手中。
走近張新,走進郵遞員的日常生活,一份份報紙雜志、一封封信件,他用一顆熱忱的心,架起與百姓之間濃厚情誼的橋梁。我被那份堅韌和執著打動,他讓我看到了平凡的崗位中不平凡的人生。他用行動,詮釋著責任與擔當;他用深情,演繹著人間“郵”愛;他用滿腔熱血,肩負起“身在最北方·心向黨中央”的紅色信仰。
日復一日的工作,張新從未懈怠,把一封封寄托著無限期望的信件和郵件、一縷縷承載著黨的聲音的報刊傳遞到千家萬戶。張新在遠離城市喧囂的大山里,來回穿梭的身影早已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也正是像張新這樣許多默默無聞的堅守者,腳踏實地的把每件平凡事做好,成為新時代平凡勞動者的生動縮影,繪就新興安敬業奉獻的美麗畫卷。(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