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國家檔案局通報了國家級檔案專家、全國檔案工匠型人才、全國青年檔案業務骨干“三支人才”隊伍的選拔結果。中國郵政文史中心(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檔案業務部張穎獲評“全國檔案工匠型人才”稱號。
“三支人才隊伍”選拔是國家檔案局為檔案事業發展提供決策支持和人才支撐,開啟新時代人才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又稱人才“強檔工程”。作為一名從事檔案工作近30年、全國郵政第一位擁有“檔案專業研究館員(正高級職稱)”稱號的老檔案人,面對這份榮譽,張穎淡然而平靜。她說:“這份榮譽是屬于大家的,沒有前輩和同事們的幫助和支持,就沒有我的成長和這些成績的取得,我只是眾多郵政檔案人的一員而已。”
張穎自1993年8月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文史中心檔案業務部從事檔案管理工作。她歷經郵電部檔案館、國家郵政局檔案館、中國郵政檔案館、中國郵政文史中心(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檔案業務部各個不同時期的機構調整改革,也經歷了辦公場所從長安街郵電部大樓到西三旗檔案樓、再到長陽房山檔案館的地點變遷。在近30年的工作時間里,無論機構和辦公場所如何變化,張穎一直保有著那份特有的檔案情懷,以及對檔案事業赤子般的熱愛、堅守。她說:“檔案館搬到哪里,哪里就是我們的家。無論上班的路途多么遙遠,我們都要為這個家風雨無阻、殫精竭慮。”
作為郵政檔案事業從創辦起步到蓬勃發展的歷史見證者和參與者,張穎經歷了館藏檔案現代化管理工作從無到有的全過程。1992年3月,郵電部辦公廳發文決定正式成立郵電部檔案館,隸屬郵電文史中心。建館之初,縮微設備尚未安裝、檔案目錄還是傳統的紙質目錄,張穎親身參與館藏檔案的現代化管理工作。從縮微設備的安裝調試到現階段200余萬縮微畫幅的保存,從單機案卷級目錄檢索到檔案管理系統開發應用,從檔案數字化標準的設定到完成館藏近400萬頁檔案的數字化,張穎全程參與其中。她承擔了檔案縮微、數字化標準的制定、檔案管理系統需求報告編寫、縮微設備維護等多項關鍵工作,在推動檔案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原郵電部檔案館檔案現代化管理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作出了貢獻。
作為一名長期奮戰在檔案一線的工作人員,高度負責的工作責任感和細致嚴謹的工作作風是一名檔案人的基本素養。張穎笑談自己和其他同事一樣有著檔案人的職業病——愛摳細節、愛較真。她說:“這些不同歷史時期的郵政檔案既是我們郵政的寶貴財富,也是我們國家的寶貴財富,不摳點兒細節、不較點兒真,檔案的裝訂、編目、整理、查閱將都是問題,我們摳得細點兒,較點兒真,就能為后來者省好多的事。”
“我們檔案人要當好‘三心人’,即細心、耐心、熱心。對待檔案接收、整理要細心,檔案著錄、編目要耐心,檔案調閱、借閱要熱心。”張穎常說。作為檔案業務骨干,在兩次向中央檔案館進行檔案移交的工作中,張穎不僅主持了檔案數字化工作,還參與了移交檔案的鑒定整理工作。檔案的鑒定整理工作是移交工作中問題最多、困難最大的部分,對幾十萬卷檔案既要在宏觀上做到了然于胸、統籌有序,又要在微觀上熟悉每一頁檔案的價值認定和分類歸卷。張穎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和其他同事一道,按中央檔案館的進館要求對移交檔案進行了重新整理、編目,保證了此項工作的順利推進。2021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特別致函感謝文史中心檔案業務部全體人員在檔案移交中的突出貢獻。
一直以來,張穎熱愛本職工作,潛心鉆研,積極參與國家檔案事業建設。2010年7月至今,她先后任全國文獻影像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技術繪圖應用分技術委員會(SAC/TC86/SC6)、質量分技術委員會(SAC/TC86/SC1)委員;2012年至今,兼任中國文獻影像技術協會理事會理事;2023年4月,任全國文獻影像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86)委員。張穎多次參與多項國家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工作。她以第一起草人身份完成了國家標準《GB/T20493.3-2018電子成像辦公文件掃描用測試標板第3部分:較低解像力應用測試標板》、指導性技術文件《GB/Z42215-2022文檔管理影響縮微膠片沖洗機的環境與工作場所安全規則》的制定,并在縮微技術領域的核心學術期刊《數字與縮微影像》上發表相關領域研究論文10余篇。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三十載如一日的檔案生涯所承載的是一種“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華”的品格,是一份不為世事所動的淡定,是一腔在故紙堆里篤然前行的熱忱。“檔案工作存史資政育人,是一項利國利民、惠及千秋萬代的崇高事業。”每當談及習近平總書記對檔案工作的重要批示,張穎難免流露出作為一名檔案人的自豪。
近年來,數字技術推動著各類資源要素快速流動,檔案也走向了數智化轉型的時代。“奮楫者先,創新者強。”張穎說,“我將與我的同事一道,不斷求索時代賦予檔案的意義,做好檔案的守護者、記錄者,發揮好檔案的價值和作用,為中國郵政檔案數智化事業貢獻我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