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秦腔》特種郵票發行。兩位設計師與秦腔發源地、盛行地陜西關系匪淺,皆出自西安美術學院這一陜西當地藝術學府——郭線廬出生于陜西潼關,為西安美術學院教授、原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錄潔囡于2013年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并留校任教,現任中國畫學院講師。
自3月中旬接到《秦腔》特種郵票的設計任務以來,郭線廬和錄潔囡便全身心投入緊張的籌備工作中。兩人就郵票的選角、構圖、整體設計進行多次溝通,很快發現了難點所在。郭線廬表示:“一出秦腔包含很多場景、劇情、人物,如何把一出戲里眾多的精彩內容都凝練、集中在一個靜態畫面里,的確很難。”對此,他們研討出了三條設計創想——第一,畫面要符合郵票設計的基本規律,即構圖要飽滿、完整,畫面主題要突出、有沖擊力。第二,必須選取其最具有代表性的場景或人物形象。第三,郵票對于秦腔演出場景的再現并非將劇照截圖原封不動地搬到郵票上,而是要在現實的基礎上對元素進行編排和再創作,實現以“郵”載“聲”、動靜相融。
創作時間極其有限,設計師需要快速熟悉秦腔各個劇目里的角色。錄潔囡一遍遍觀看所表現的場景選段和圖片,收聽相關唱段,反復琢磨戲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并前往西安易俗社采風,在激越的梆子戲聲中感受秦腔魅力。西安易俗社原名“陜西伶學社”,是著名的秦腔科班,與莫斯科大劇院、英國皇家劇院并稱為世界藝壇三大古老劇社。錄潔囡在這里向業界專家請教、廣泛搜集資料,大到臉譜、服裝形制,細到服飾上的小小花紋都深入考究,而后在絹上進行工筆畫創作。
錄潔囡最終在3枚郵票中刻畫了11名人物。據她介紹,絹作為工筆畫的畫材是一種古老的藝術載體,和秦腔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整套郵票采用工筆重彩畫的表現手法,用墨線勾勒圖形,其最大的特點就在于色彩,且區別于她過往的繪畫創作時平和柔美、含蓄內斂的情緒風格。“秦腔是一種非常豪邁、大氣慷慨的劇種,所以我在郵票上使用了非常大膽、明亮、艷麗的色彩,也是為了突出秦腔慷慨激昂的藝術特色。”
秦腔藝術自2016年起開始申報郵票選題,今年,這一傳統的古老劇種終于有了登上“國家名片”的寶貴機會。郭線廬深知肩負的重擔:“《秦腔》郵票的誕生,不僅是我的使命,也意味著圓夢——圓了老中青數代秦腔迷的摯愛之夢,圓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之夢。《秦腔》郵票的誕生,不但為廣大戲迷、郵迷,帶來夢的圓滿、美的享受,對于設計者本身也是一次藝術的洗禮。”
郭線廬坦言,自己出生于陜西,又在西安生活了數十年,對秦腔高亢的旋律、鏗鏘的鼓點早已不陌生。但此次設計《秦腔》特種郵票讓他對秦腔有了更加成熟的認識,并產生了發自內心的親切感與喜愛。“通過設計和繪制這套郵票,我接觸到了又一個藝術領域,對秦腔知識掌握得更加深入、全面,這是非常令人欣喜的。”郭線廬希望未來能有機會表現陜西更多精彩的民族、民間文化,成為非遺文化的守護者、傳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