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口鎮坐落于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東南部,一個冬日的午后,記者一行走進了這個古樸中透著厚重、平靜中藏著溫情的江南小鎮。經鎮上老百姓的引導,我們很輕松就找到了蕩口郵政營業所,大樓上略帶懷舊的“郵電局”牌匾和1951年版的郵電五星徽標似乎藏著滿肚子的故事,想向來來往往的人群傾吐。
下午一點,剛過午飯的時間,我們走進營業所后側的投遞班組,郵遞員們已經陸續出班,臨近年關,電商業競爭激烈,郵遞員們增加了出班頻次,確保包裹能及時送達老百姓手里。
空蕩蕩的投遞班里,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身著郵政制服,腳傳綠色解放鞋,佝僂著背,正悉心清理室內的桌椅隔口,這就是今天我們要見的人——蕩口支局的郵政員工朱中瑾。
1964年,16歲的朱中瑾從父親手中接過了接力棒,成了當時華章營業所的一名步班投遞員,每天往返35公里為周邊的老百姓送去信件和報紙。
“那時候周圍都是田,走的都是田埂間的小路,一到雨天,身上全是泥水點子?!比缃?1歲的朱中瑾依然能清晰地回憶起,當投遞員時,每到下雨天,父親總會提前給他準備好雨具和防水袋,“我當上投遞員的第一天,父親就囑咐我,郵遞員的工作很辛苦,但對老百姓很重要,要干好!”
這句樸素但充滿分量的囑托,朱中瑾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里,用行動給了父親最好的回應。從操作全靠手工的60年代起,朱中瑾就開始過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為了報紙和信件能夠及時傳遞到老百姓手里,他每天五點多就要起床,取報紙、分信件,匆匆踏上郵路,午飯只能在路上對付了;碰上信件地址有誤的,繞過再多彎路,也要把信件送達;冬日傍晚天黑得早,饑寒交迫,但挎著全部送完的郵包,步伐卻出奇地輕快……
朱中瑾說,他們那一代人,對自己的職業都懷有一份簡單卻執著的堅持,“沒有太多別的想法,黨把工作交給我們,就一定要干好!”雖然很辛苦,但恢復高考后考生們對錄取通知書的熱切期盼,改革開放后周邊群眾對中央政策信息的強烈渴求,兩岸回復通郵后老百姓對海峽對岸親人訊息的翹首等候……朱中瑾說,人民群眾對郵政的這份信任是他堅守在寂寞艱苦郵路上最大的動力。
朱中瑾的不忘初心也為他贏得了多方認可,在職期間,他屢次榮獲當地優秀共產黨員,無錫郵電局優秀服務明星、優秀工作者,并于1998年被評為無錫市勞動模范。
2007年,因為深受父親感染,25歲的朱洵也循著爺爺和父親的足跡,從外企辭職踏入蕩口營業所?!案赣H教導我要始終堅持人民郵政為人民的初心,竭盡所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蹦壳?,朱洵是蕩口營業所的一名綜合柜員。
如今,年逾古稀的朱中瑾仍舊堅持每天到蕩口營業所義務服務,“不能外勤送信,他就幫投遞班分揀信件、報紙、包裹,我們都勸他好好休息,可就是拗不過他?!笔幙跔I業所負責人劉英說。
問及為什么要這樣做,一直侃侃而談的朱中瑾突然沉默了,良久,他說:“為人民服務了一輩子,我和郵政,早就分不開了。”說著,紅了眼眶。
時代日新月異、社會飛速發展,在主張效率的年代,沒有驚人的壯舉、無需華麗的豪言,朱老一家用默默的執著與堅守守護了一個“人民郵政為人民”的諾言,唯有支局東側流淌千年的京杭大運河成了這一家三代百年郵緣最忠實的見證者。
現在的蕩口郵政支局,已然煥然一新。干凈整潔的廳堂、先進的金融設備、熱情微笑的工作人員。20年來郵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硬件和軟件都有了新的提高
朱中瑾老先生這套綠色制服他珍藏了多年
老人雖已退休多年但他習貫地來到當年曾工作過的地方走走看看,時常拉著女兒的手勉勵她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老人撫摸著珍藏多年的這頂大沿帽,滿懷深情向來訪者講訴他當年的故事
當年朱老先生對待工作一貫保持著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也因此收獲很多的榮譽,這枚市勞模的獎章,一直激勵老人做人做事
朱洵攙扶著她父親的手,從投遞間走出去時,這位老投遞員步履蹣跚,指著墻上的字,一遍又一遍重復著“視郵件如生命,待客戶如親人。你要好好干,別辜負人民的信任”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