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了32年投遞員,送出500多萬份信件。為此,他在一個小鎮里走過了47萬公里郵路,相當于繞地球12圈,騎壞了10輛自行車和電動車。
在揚州市生態科技新城杭集鎮,黨的十九大代表、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揚州市分公司杭集郵政支局投遞員顧松學的名字可謂家喻戶曉。
把每一封信件送到位,心才能放下
和32年前第一天上班時一樣,早上5點30分,54歲的顧松學準時起床,洗漱早餐過后,穿上工作服,別上黨徽,跨上摩托車就出了家門。6點半前,他要準時趕到杭集鎮上的郵政支局。“一分鐘都不能耽擱,郵車一大早就到了,我要提前做好準備。”
杭集鎮是全國著名的酒店用品集散基地,平日里郵件、報刊、包裹收遞量很大,平均每天300多份報刊和100多份信件,顧松學都要一家一戶送到。他的辦公室和車上備著很多塑料袋,遇上下雨天就能派上大用場,“用塑料袋捆扎起來,報紙信件到客戶手里時,就不會被雨水淋濕、泡爛了。”
投遞中常會遇到一些“死信”,找不到收件人或者地址不夠詳細,顧松學從不會一退了之,他都是用一本本子記下來,邊投遞、邊打聽,直到準確投出為止。尤其到每年八九月份,高考錄取通知書陸續發出,顧松學為了能及時把通知書送到考生手中,常常是在本子上先篩一遍地址,遇到地址有問題的就到學校找老師打聽,再挨家挨戶把錄取通知書親手送到考生手上。
32年來,顧松學投遞的500多萬份信件快遞,從未發生過一起誤投、漏投。有人問他是如何做到的?他說:“每一封信件背后都有一顆期待的心,我只有把信件妥妥帖帖送到收件人手里,這顆心才能放下。”事實上,對顧松學來說,只有把每一封信件送到位,他的心也才能真正放下。
敲遍家家戶戶門,真情換來知心人
顧松學一天至少要跑300多戶人家,杭集鎮家家戶戶的門幾乎都被他敲遍了,這其中的不少人家,都和他成了朋友。
鎮上聶大爺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20多年來,平時打交道最多的人就是天天來送報的顧松學。每天上午,聶大爺都會坐在院子里等顧松學上門。只要聽到“突突突”的摩托聲,他就會老遠朝著顧松學來的方向招手:“小顧,小顧!”
“其實聶大爺近兩年眼睛不好,也沒再訂報紙,但我每天還是要在他家門口繞一繞,一來老人有這個念想,二來自己也覺著總有件事沒做。”顧松學說。有段時間,顧松學經過聶大爺家發現接連幾天大門緊閉,心里頓時不安起來。得知聶大爺生病住院了,當天晚上他就去了醫院。看到顧松學意外出現在病房門口,病床上的聶大爺頓時像往常一樣向他開心地招手:“小顧,小顧!”之后的每一天,顧松學都去幫著照顧聶大爺,以至于醫院的人都以為他是聶大爺的兒子。
顧松學手機里裝著300多個號碼,其中有一大半是客戶的,哪家近來有什么事,他了如指掌。“他對誰都是一副熱心腸,在本職工作外,做了很多我們做不到的事。”多年的老同事冷高祥對顧松學很敬佩,他說了一個故事。
居民聶世宏20多年前就把自家存折放在了顧松學那。原來,聶世宏每個月領工資的日子都要去銀行取款用于贍養母親,但自己經常有事要出遠門,為了不錯過領取日期,就想到了讓顧松學代管存折。20多年下來,聶世宏一直信任顧松學,一出門就把存折交給他。而顧松學也遵守著承諾,從未出過差錯。
這么多年,顧松學在送信的路上,為孤寡老人捎帶過生活用品,為住高樓拿報紙不方便的顧客自費裝過書報箱。快下雨了,誰家在忙著搬貨物,他也經常會停下來幫個忙。這些看似工作以外的事兒,在顧松學看來,都是他服務的一部分。
走上一條路,只想執著心如初
一年365天風里來雨里去,除了大年初一這天能踏實休息一天,顧松學幾乎每天都在郵路上。每天伴隨他的,除了那輛刷著“中國郵政”的摩托車,就是那枚別在胸口的黨徽。“自打入了黨,感覺自己應該比普通職工思想更進步,事事要帶頭。戴黨徽是光榮,也是為了提醒自己。” 顧松學說。
杭集鎮上扎堆著500多家企業和近5000戶個體戶,在這樣一個經濟高度發達的小鎮上,干事認真、對人真誠的顧松學沒少面對過大小老板們的各種游說。“在我們杭集,誰家沒個廠?誰不愿做個老板啊?”勸顧松學改行屢次失敗的翟文超始終想不通,投遞員這工作究竟有什么魔力讓顧大哥不離不棄。2008年翟文超創業時資金周轉困難,是顧松學三番五次帶著他去郵儲銀行,最終解了他的燃眉之急。這么有能耐的顧大哥卻一直干這個苦差事,他覺得不值。
在家里,顧松學排行老二,哥哥和弟弟也都是生意人。每次碰面,哥弟二人都費盡口舌勸他入伙,“你也出來跟我們一起干唄!以你的口碑和人脈,隨便做個什么生意還愁吃穿?”面對這些勸說,實誠的顧松學只憨憨地說了自己的心里話:“我性格內向,不太適合做生意,感覺還是做投遞心里踏實。”
還有6年就要退休了,顧松學覺著,既然走上投遞員這一條路,就要善始善終。“和普通職工比我是黨員,跟黨員比我是勞模、先進,我一定要做得比別人好。”在長長的郵路上,顧松學用他的汗水和真誠,鐫刻下了盡責的工作態度和至純的人生追求,鐫刻下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
來源: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