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別稱“山城”。顧名思義,這里崇山峻嶺、溝壑縱橫,從一村去往另一村,往往是要翻山越嶺的節奏。而今,這座到處是坡坡坎坎、又不靠海的內陸城市,卻憑著“一列火車跑天下”,走在了“一帶一路”的前沿。由于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突出的區位特色,重慶被選作郵政快遞業“兩進一出”工程全國試點。目前,中歐班列(渝新歐)運郵蓬勃發展,“郵快超市”越來越興旺,郵政惠農合作項目不斷推進,已成為重慶郵政快遞業“兩進一出”工程中的亮麗風景。
深化郵快合作 直抵“最后一公里”
重慶市萬州區。下午3點,郵車停在了德邦龍都快遞點門口。幾名德邦快遞工作人員動作嫻熟地將大大小小的快件搬進郵車里。這些快件中,既有破壁機、微波爐等家用電器,也有飼料、雞籠等農用物資。隨后,它們被送入萬州區郵件處理中心,和郵政包裹一起分揀,再被送到各鄉鎮和村的“郵快超市”里去。
“萬州有30多個鄉鎮,平均下來我們每個鄉鎮一天有兩三件快件。要是都專門送一趟的話,這成本可就太高了!”德邦龍都快遞點負責人顏彥說,“就拿最遠的普子鄉來說吧,距離萬州城區有200多公里,單程都要3個小時。”
時間、成本是制約快遞進村的核心因素。基于此,在重慶市郵政管理局的推動下,自2019年起,德邦等多家快遞企業在渝機構與重慶各區(縣)郵政分公司陸續簽訂郵快合作協議,互惠互利的同時,也打通了快遞進村的“最后一公里”。
“原來我們自己把快件運進村,大概需要兩三天的時間。由于郵政在各個鄉鎮都有‘郵快超市’,我們跟郵政合作后,當天進口的快件基本上第二天就能送到村民手里。”顏彥說,除了降低成本,客戶體驗提升也讓他們更加堅定了與郵政的合作。
郵快合作的順利推進,動力源是郵政的三級物流體系優勢。
重慶是典型的大城市、大農村格局。據最新公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重慶作為全國7座超大城市之一,在3205萬總人口當中,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979萬人。而對重慶郵政而言,全市有超過70%的網點、80%的站點分布在農村地區,這正是開展郵快合作的優質先決條件。
截至10月末,重慶郵政已在全市范圍內建成“郵快超市”3407個,在1351個網點、4029個社會加盟站點疊加包裹代收自提業務;郵政綜合便民服務站對建制村的覆蓋率已近80%,預計年內可實現全覆蓋。同時,在對全市三級物流體系建設“寫實畫像”的基礎上,重慶郵政還制定了《關于加快優化調整三級物流體系建設工作的實施方案》,投入資金4083萬元,對全市縣鄉郵路運能、倉配能力等進行提檔升級。目前,全市縣鄉郵路由199條增至255條,日行駛里程由33108公里增至39764公里,新增投遞汽車163輛,農村地區郵件投遞時限水平進一步提升。
“農村地區的消費潛力被激活,也為我們郵政業務發展增添了新動力。”在萬州片區郵政分公司副總經理曹洪峰看來,“郵快超市”越來越興旺,對于寄遞現費市場開發和相關疊加業務發展,有著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助力鄉村振興 服務“最初一公里”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9月正值脆紅李豐收的季節,在中益鄉龍河基地,秋陽將漫山遍野李樹枝頭上的果子染紅,一顆顆飽滿水靈。路邊涼亭下,合作社的村民們正忙活著將采摘的新鮮脆紅李打包封裝,再通過郵政渠道寄往全國各地。
“這里雖然不算很偏遠的鄉鎮,但村民們自己運輸脆紅李的成本還是較高,僅高速路來回的過路費就要40塊錢。”由當地政府培育的電商平臺——“源味石柱”的工作人員陶友福介紹說,雖然通過網銷幫著村民們把脆紅李賣了出去,可“物流難”仍是痛點。
在惠農合作項目的促進下,石柱縣郵政分公司與當地多個農民合作社簽訂了合作協議,郵車開進田間地頭,有效緩解了農產品及時運輸的困難,也為農戶減輕了負擔。
“現在每天從龍河基地寄出的脆紅李有300箱左右,鄉親們都可高興了!”陶友福笑著說。他親眼所見:有了郵政的加入,村民們邁向美好生活的“幸福路”變得更寬更直了。
石柱也是辣椒之鄉,但前些年,由于受到印度辣椒的沖擊,“石柱紅”辣椒一度銷售不暢。
2017年,石柱縣分公司將“石柱紅”辣椒產品引入郵樂網石柱館,通過產銷大會、訂貨會、直播帶貨等為“石柱紅”辣椒“打Call”,推動線上銷售。
“以前我們就是50斤一袋的干辣椒通過農貿市場賣出去,現在有了郵政電商來銷售,我們就可以開發更多加工產品,相當于是延長了辣椒的銷售時間和半徑,大大提升了我們合作社和農戶的抗風險能力。”石柱三紅辣椒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譚建蘭說,石柱縣分公司還為其提供了倉儲服務,產品陳列在石柱郵政農村電商運營中心里,零星訂單由郵政代發貨即可;在銷售量大時,郵政人員會第一時間進廠取件,風雨無阻,讓她十分感動。
尤其是今年,“石柱紅”辣椒系列產品被納入中國郵政農品基地項目,目前,銷售額已突破380萬元。欣喜之余,譚建蘭多有感慨:“郵政這樣有擔當的國企打開了我們整個石柱縣農產品的電商窗口,讓農戶的腰包更鼓起來了!”
快遞與電商相輔相成。農產品能順利走出“最初一公里”,也離不開暢通城鄉的物流體系。從2015年至今,重慶郵政先后投入8.1億元,用于農村電商渠道、寄遞物流體系構建,特別是加快打造全市最快最廣實物寄遞網。目前,重慶郵政已構建“一進四出”的“省際+本地中心”網絡布局,主城區域互寄基本實現當日遞;全市范圍互寄全程時限基本實現次日遞。全市還建成縣級分撥倉28個、重點鄉鎮周轉倉91個、村級站點5975個,基本滿足本地農產品出村進城要求。此外,重慶38個涉農區(縣)郵銀聯合與當地農業農村部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累計為23萬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及農戶提供郵政惠農服務。
續寫絲路情緣 點亮“經濟雙循環”
重慶市沙坪壩區團結村中心站。周日,清晨6點左右,火車的鳴笛聲照常響起。如同發令的號角,滿滿三大集裝箱的郵件,搭乘中歐班列(渝新歐)出發。
一周至少一頻次,重慶與歐洲間常態化的鐵路通郵,就印證在這組數據里:截至10月末,重慶郵政已通過中歐班列(渝新歐)累計發運郵包集裝箱1083箱,總重量6797噸,貨物價值約28614.7萬美元。
借助中歐班列這一歐亞大陸的“陸路大通道”,重慶郵政不僅穩固了自身跨境電商產品寄遞主渠道的市場地位,也為助推“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增光添彩。
發光發亮的還有“海外倉”業務。
重慶市合川區。重慶國貴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貴公司”)倉庫門口,單車長約17米、裝載量達到40噸的四輛大貨車排成一列,重慶市郵政寄遞事業部“海外倉”項目組幾名員工駕著叉車,將一箱箱貨物裝載上車。
國貴公司主要從事改裝汽車、摩托車和賽車配件制造,產品面向海外市場銷售,與郵政的合作要追溯到10年前。起初是小批量的快遞發往海外,自2015年起,重慶郵政即為國貴公司量身定制了集快遞、國際物流、“海外倉”等服務為一體的供應鏈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國際頭程運輸、目的港清關、海外倉儲管理、多渠道尾程配送等服務,助力其開拓海外市場,業績連年翻番。
作為服務該項目年頭最長的工作人員,徐守東說,6年間,他親身經歷了由一輛普通郵車拉貨到四輛加長掛車運輸的蛻變。相應地,國貴公司也成為中國郵政“海外倉”業務的“頭部客戶”。
據項目負責人馮浩介紹,目前,國貴公司已在8個國家使用郵政“海外倉”服務,基本覆蓋了整個歐洲和美洲。“待‘泰國倉’建好,我們還要合作把東南亞市場也給拿下!”雙方信任的默契讓馮浩對未來充滿信心。
國貴公司副總經理姚懿對郵政“海外倉”服務評價頗高:“選擇與郵政合作,我們首先考慮的是產品安全有保障。其次是時效性,海運的周期、時效,都能夠滿足我們的需求。第三才是成本的高性價比。”
數據顯示,借助中國郵政“海外倉”,國貴公司今年前10個月已發運貨品3140噸,較去年同期增長78%。
“我們既是給客戶提供優質的郵政服務,也是在助力中國本土企業進軍海外市場。”馮浩說,能夠為“中國制造”蜚聲世界出一份力,是自己作為一名郵政人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