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巴渝大地一派生機盎然。在重慶市長壽區雙龍鎮紅巖村村委會所在地,由郵儲銀行重慶市長壽區支行傾力打造的“1+2+N普惠金融服務到村”基地服務點里,不時有村民前來辦理小額取現、零錢兌換及購買日常生活用品等業務。
這是一個集金融咨詢、業務辦理、農產品銷售于一體的綜合金融便民服務點。里面擺放著一張業務柜臺、一塊服務點標牌、一臺銀行卡受理終端和一臺驗鈔設備等,基本能滿足村民余額查詢、存折補登、轉賬、繳費等基礎性金融服務需求。
“自從有了這個服務點,我們取點零用錢再也不用跑到很遠的鎮上去了。”70多歲的劉婆婆高興地說,她家采摘的血橙也是通過這個服務點全部銷售出去了。“真的是非常方便。”她說。
遇到貸款、理財等復雜一點的金融業務,普惠金融基地無法辦理怎么辦?長壽區支行在普惠金融基地派駐了一名聯絡員,在村民和銀行之間搭起了一座“暖心橋”,一頭連著村民,一頭連著銀行,切實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讓村民少跑路。
“我一周來這個普惠金融點一次,來之后開始收集村民們的金融需求,然后統一到雙龍鎮的郵儲銀行網點為村民辦理業務,村民就不用跑去鎮上的銀行了!”郵儲銀行重慶長壽區支行聯絡員向茜說。
在紅巖村,養殖業、種植業等新型特色農業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農戶、涉農企業對資金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但融資問題一直是農村特色農業發展的一大阻礙。
結合農業生產的季節特點和生產周期,郵儲銀行重慶分行不斷創新“三農”小額貸款產品,如惠農易貸、農貸通、極速貸、創業擔保貸等,滿足不同類型和規模的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需求,積極支持農業農村現代化。
普惠金融基地也是郵儲銀行和郵政合作打造的電商平臺,依托郵儲手機銀行“郵儲食堂”和郵政企業的“郵樂網”和“郵掌柜”系統,助力打造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雙向通道,將農資農肥、生活必需品、快速消費品等送到用戶手中,實現了當地居民購物不出村、銷售不出村、生活不出村、創業不出村的便捷生活,同時解決了快遞出村“最初一公里”和進村“最后一公里”難題。“紅巖村‘1+2+N普惠金融服務到村’基地的建設,是我們落實人民銀行重慶營管部及長壽區政府充分發揮金融賦能經濟功能、全面升級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要求,是對‘1+2+N普惠金融服務到村’工作模式的一次大膽的探索創新。”長壽區支行行長馬旭升介紹說,他們除了以打造1個普惠金融基地為基礎,以建設金融綜合服務站、金融消費權益保護與金融知識宣傳站2個站點為載體之外,還將紅巖村這個“1+2+N普惠金融服務到村”基地打造成為“金融黨建活動室”,“其目的是把黨建引領作為重中之重,努力打通金融產品和服務與農村地區人民群眾之間的‘最后一公里’,推動普惠金融在農村地區落地見效”。
據了解,雙龍鎮紅巖村地域面積為6.48平方公里,有9個村民小組,共有1583戶3714人,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農業種植養殖以及外出務工。全村現有黨員人數128人,其中60歲以上黨員54人,流動黨員40人。
針對紅巖村的這些實際情況,長壽區支行在依托基地做好金融服務的同時,將“金融黨建活動室”的功能發揮得有聲有色:在進門的醒目位置,閱報架上始終整齊擺放著最新的《人民日報》《重慶日報》等報紙;在干凈整潔的書架里,除了有介紹金融知識、農業生產技術等相關書籍外,還整齊擺放著《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全面從嚴治黨故事匯》、《政府工作報告》等書籍。
“每天都有不少村民來這里翻看這些書和報紙。”長壽區支行負責該服務點的主辦聯絡員向茜介紹說,農閑時,村民們很喜歡聚在這里聊天,還經常一起討論當前的一些熱點新聞。
事實上,除了這些書報“擺設”,長壽區支行還有實際行動。去年11月23日,長壽區支行黨支部組成“黨建+普惠金融”服務小分隊,與雙龍鎮紅巖村村委會聯動開展“服務進萬家,郵政送金融知識下鄉”的主題黨日共建服務活動,在黨旗下重溫入黨誓詞,并向村民宣傳普及金融知識等,既增進了該行黨支部與系統外支部對接聯動,又實現了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相互促進融合。
據統計,在黨建引領下,自去年10月這個基地建成以來,截至目前,該基地服務點共辦理查詢52筆、存款86筆、取款112筆,總金額達15.64萬元;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該基地服務點增加信貸供給,共發放貸款58筆848.9萬元;通過“郵樂購”電商平臺,該基地服務點共為當地果農銷售長壽柚、血橙等農副產品約12萬元。
目前,在長壽區像紅巖村這樣的普惠金融基地已經建成4個,接下來,長壽區支行力爭在今年5月底之前再建20個,并將打造一個旗艦店,“既要讓這些‘1+2+N普惠金融服務到村’基地切實擔當起鄉村振興的‘橋頭堡’作用,又要使‘黨建+普惠金融’的理念入腦入心,讓每一個基地都成為助推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戰斗堡壘。”馬旭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