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首頁> > 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 > 個性化專題 >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 媒體報道 > 怒江峽谷獨行俠
怒江峽谷獨行俠
作者:薛彩云來源:中國交通報發布時間:2020-04-22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因怒江由北向南縱貫全境而得名。怒江兩岸山嶺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山高谷深,構成了狹長的高山峽谷地貌。
穿過碧羅雪山與高黎貢山之間的峽谷小道,途經幾處山體滑坡形成的碎石路,伴著飛揚的塵土,再穿過幾個村寨,瀘水市稱桿鄉郵政所便進入眼簾。桑南才是這個郵政所的所長、營業員、投遞員,土生土長的傈僳族漢子。1988年1月,他被招錄為怒江州瀘水市稱桿鄉郵政所鄉郵員,從此怒江峽谷的大山中多了一抹郵政綠,也成為全鄉13個村與外界聯系的重要紐帶。32年,11680天,1人,1所,1車,486公里郵路,100余萬份郵件。
32年來,經桑南才手中投遞的郵件,有承載學子寒窗苦讀的錄取通知書、有飽含外出務工父母對孩子濃濃愛意的禮物、有寄托親人思念和牽掛的家書、有充滿墨香的報紙……它們,架起深山2.17萬群眾與外界的信息橋梁,維系血肉親情,而桑南才也被群眾親切稱為傈僳山寨的“托厄哈扒”(傈僳語,意為送信人)。
為鄉親服務,是我的選擇也是我的幸福
稱桿鄉老百姓居住分散,桑南才跑完一趟郵路需用6天時間,行程600多公里。2011年以前,每個村委會間還不通路,他只能騎自行車或步行給老百姓送郵件。
“那時候穿著郵政綠走村串寨很自豪,現在想起來,郵政自行車在我心中就像寶馬車一樣!”桑南才說著,兩眼露出幸福的神情。他負責投遞的轄區氣候反差較大,冬天冰雪覆蓋,夏天道路泥濘,高山空氣稀薄,谷底氣候炎熱,剛穿過茂密的原始森林,又要翻越高高的大山,可謂“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這些鄉郵路上的“調味品”伴隨了桑南才32個春秋。
“這些對我來說都習以為常了,如果你不小心開快了,就‘回不來’了。我都是一邊觀察,一邊慢行。”桑南才打趣說,“這條路我走了32年,老百姓都很喜歡我,我也很喜歡他們。”
所謂“好走多了”的郵路,一側是陡峭的石壁,一側是深深的懸崖。
上世紀90年代初,王瑪基村楊玉英媽的女兒被人拐走后杳無音訊,桑南才愣是通過女孩打到郵電所的一個電話,架起了聯系的橋梁,并最終讓母女倆得以團聚。
熱心的桑南才還是百姓的“義務采購員”,誰家要買種子、化肥、生活用品等,不管山高路遠,只需一個電話,就能送貨到家。2017年,云南郵政鹽業項目發展得如火如荼。因為桑南才樸實憨厚的外表,或是他萬事為百姓著想的情懷,稱桿鄉約90%的食鹽都從他這里批銷。“來郵政買鹽老百姓放心,他們都很信任我,一年可以賣10多噸呢。”桑南才說。
“不過是搭把手的事。”桑南才笑道。這樣的“搭把手”,在桑南才的投遞路上無法細數。
孤單的郵路,幸福而滿足的心。
“我是大山的兒子,喜歡大山,再難走的山路,我都堅持準時無誤地把郵件送到鄉親們手中。習近平總書記說,‘只有奮斗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對我來說能堅守在這里為鄉親們服務也是一種奮斗。一個人一輩子重復走在一條山路上,有寂寞、也有孤獨,但為鄉親們服務,這是我的選擇,也是我的幸福。”桑南才說。
將郵件完好地送到收件人手中,心里才踏實
由于山體地質疏松,隨時都有落石的危險,對投遞途中的桑南才來說,這是拿生命在行走。
雨季,水深可至胸部。
1997年夏天,他到王瑪基村投遞郵件,返回時天已黑,突然而至的狂風暴雨讓他措手不及,回家必經的一座木橋也被河水沖走,只能繞道。突然,“嘩啦”一聲,泥草裹挾著山上滾落的碎石讓他猝不及防,慌亂躲避中右手中指被石頭硬生生砸掉一截,鮮血直冒。強忍著鉆心的疼痛,又冷又餓的桑南才在一個石洞里躲了一夜。“道路被堵,我們找了一晚上都不見人影,以為他被泥石流沖走了,再也回不來了。”第二天清早,焦急萬分的妻子蜜曉琴抱著一線希望與眾人再次尋找,當看到蜷縮在山洞的桑南才,頓時喜極而泣。
“將郵件完好地送到收件人手中時,一聲聲‘夏莫哇’(傈僳語,意為謝謝)讓我體會到了作為投遞員的幸福。”桑南才說。32年投遞路,桑南才“積攢”的不僅是年齡,還有腳傷和腰傷。在桑南才看來,比背著幾十斤重的郵包走山路更為苦惱的是孤寂。為了壯膽和排遣孤獨,他常唱起自己民族的“擺時”,“唱著唱著就不怕了,就開心了”。
30年投遞生涯,桑南才與當地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情誼。
32載寒來暑往,桑南才和當地的村民成為了要好的伙伴。即便再難走的山路,他也堅持準時無誤地把郵件送到村民的手中,年近半百的他全憑兩條腿一步一步丈量。“一天要跑200多公里,有時候覺得真是累,但看到百姓這么需要你,每天都盼著你,再多的辛苦也值得。”桑南才說。
自掏腰包買摩托車,只為讓郵件更快送達
桑南才記得,剛到所里上班時,郵車隔天才一班,包括黨報黨刊、普通包裹在內,一個月也就200來份郵件。現在每天兩班郵車,一天的郵件量都快到200件了。
開拆總包,勾挑核對,分類,歸順,這些動作,桑南才重復了32年。完成電話預約投遞后,一天的投遞工作就開始了。
外出投遞期間,妻子是他的賢內助。
桑南才雖為所長,卻是名副其實的“光桿司令”。每天郵車來了,桑南才接郵車、分包裹時,他的妻子蜜曉琴就幫他辦理業務;外出投遞郵件時,蜜曉琴會在所里替他值班。“夫妻郵政所”由此得名。“這里必須有人,如果客戶來了沒有人,讓他們在這里等著也不好,所以我就過來給他們辦理一些業務。”蜜曉琴說。2018年11月,桑南才的兒子從部隊退役后“子承父業”。從“夫妻郵政所”到“全家總動員”,桑南才說,這是他喜歡的結果。
2011年,稱桿鄉各村委會和村民小組都通了公路,桑南才省吃儉用,自掏腰包買了一輛摩托車,作為所里的日常投遞工具。有熟人很不解地問:“你買了輛摩托車,卻用來送郵件,還把摩托車噴成郵政綠,圖什么呀,太不劃算了!”他開懷一笑,說:“這沒什么呀,只是為了讓郵件更快送到你們手里,同時也可以讓我的雙腿‘退休’啦!”
正午太陽火辣,終于可以喘口氣吃干糧了。
2016年實施“快遞下鄉”工程后,農村地區的快遞網絡布局和設施建設發展迅速,郵政所的業務量尤其是包裹郵件急劇攀升。“以前1個月200到300件包裹,現在多的時候1個月有近4000件。”桑南才說。近兩年,怒江州郵政為桑南才配置了投遞摩托車和電動三輪車,跑腿的工具好使了,工作量也加大了。
30多年的堅守讓桑南才收獲了快樂和滿足,他說穿著這身郵政綠自己感覺到了幸福。有了桑南才,稱桿鄉的百姓也是幸福的。
心系村民,鄉親們脫貧致富的貼心人
秤桿鄉山高坡陡,土地貧瘠,適宜耕作的土地面積少,發展基礎差、產出率不高,老百姓的經濟收入低,讓這位傈僳漢子陷入了沉思。
“在發展好郵政業務的同時,我還可以做些什么?”如何扶到點上、扶到根上,在秤桿鄉土生土長的桑南才,深感責任重大。
隨著郵政業務的拓展,只有小學文化的桑南才,深感只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十足的干勁還遠遠不夠,要干好工作必須不斷充實自己。他在工作之余堅持自學電腦操作,主動報名參加新業務培訓,讓自己成為基層郵政所名副其實的多面手。
每一位百姓的需求他都牢記于心。
為助力國家脫貧攻堅戰,怒江州郵政分公司利用郵政線上線下資源,大力發展農村電商,使本地優質農特產品通過郵政渠道銷往全國各地,促進農民增收。桑拿才主動加入到鄉村扶貧工作中,他把自己的扶貧心與村民的脫貧心、致富心、小康心連在一起,積極幫助貧困戶尋求脫貧致富路。
桑南才開了自己的“郵樂小店”,老鄉的蕎麥、天麻、大蒜、蜂蜜等農特產品,通過郵政的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現在走進秤桿鄉郵政所,一個個電商包裹整齊地堆放著,這些都是老鄉家的土特產,桑南才利用自己的“郵樂小店”積極幫鄉親們銷售農產品,成為鄉親們脫貧致富的“貼心人”。
怒江郵政分公司為老鄉們做得更多。瀘水市洛本卓白族鄉金滿村洋芋遠近聞名,2019年,怒江郵政公司通過“郵樂網”“優幫幫”電商平臺,短短幾天時間就實現了訂單5010件12.5噸,銷售額達11萬元,幫扶貧困群眾175戶968人,戶均增收1210元。在怒江州郵政公司駐村扶貧工作點馬吉鄉旺基獨村,2019年5月7日,羊肚菌在郵樂網成功上架,受到全國各地消費者的青睞……“人民郵政為人民,看到鄉親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我打心里感到高興。”桑南才說。
越來越多的電商包裹讓他忙得馬不停蹄。
2019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給貢山縣獨龍江鄉群眾回信,祝賀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勉勵鄉親們為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繼續團結奮斗。總書記的回信讓鄉親們備受鼓舞,激發了村民們創造美好生活的熱情。同年12月30日,怒江州南北方向交通大動脈——怒江美麗公路全線通車運行,途經17個鄉鎮,受益人口30多萬。如今,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怒江的變化日新月異。怒江人民相信: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以后我會和鄉親們一起努力,用勤勞的雙手過上更好的日子。”桑南才說。
從“小桑”到“桑哥”再到“桑叔”,32年來,這個村民眼中最美的“托厄哈扒”,穿爛了560多雙膠鞋,騎壞了5輛摩托車,磨破了160多個郵包,每年行程超過5萬公里,見證了大峽谷郵路從“鳥路鼠道”到“天塹通途”的巨變,也更深切地體會到國家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以交通為代表的基礎設施的投入。盡管獲得過不少榮譽,但桑南才的生活并未因此而改變,依舊每天騎著摩托車翻山越嶺送件,簡單而忙碌,在480多公里的郵路上,永遠做傈僳族群眾的“托厄哈扒”,精心呵護每一份郵件,讓群眾如花的笑靨在峽谷深處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