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時節,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雙河鄉楊柳橋村寒意倍增,午后陽光灑落在胡秀洪蘋果鋪,這里一派熱鬧景象。
農戶在鹽源縣楊柳橋村的胡秀洪蘋果鋪分揀蘋果
“鹽源的糖心蘋果甜得很吶,寄一箱你嘗一下嘛,不甜不要錢哦!”黝黑的胡秀洪正啃著蘋果和微信好友視頻互動,旁邊的郵政快遞車正在轉運蘋果。誰曾想,這位曾吃不飽飯的48歲農民會“觸網”,賣蘋果帶動鄉親脫貧奔康。
老胡所在的鹽源縣是貧困縣,產出的蘋果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但由于山高溝深,交通閉塞,名優特產一度難出大山,貧困群眾出路難尋。
作為全國脫貧任務最繁重的地區之一,精準扶貧實施以來,涼山將鹽源、喜德等深度貧困縣納入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構建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
胡秀洪在電腦前處理網絡訂單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面對面的生意才踏實。”被大山“禁錮”太久的老胡開始很抵觸電商,但“等、靠”生意經終究念不長久。
“路邊擺攤銷量不好,有人收購要殺價。遭遇冰雹災害那年,五六萬斤蘋果爛在地里,血本無歸。”老胡無奈地說,“年紀大、文化水平低”讓他學電商很沒信心。
喜德縣拉克鄉電商服務站里擺滿了農戶的快遞和農產品
2015年,經過培訓后,老胡硬著頭皮開起了淘寶網店、郵樂網店。“郵政公司的人手把手教我。剛開始不懂營銷,我只能用傻辦法,見人就添加QQ好友、加微信,發網店地址,有時還免費寄給他們品嘗。”老胡說,剛開始微信好友加了80多人,一年賣出兩萬多斤蘋果。
憑借良好的品質和口碑,訂單越來越多。“現在微信好友3800多人,熟客帶新客,銷路很不錯。”老胡咧著嘴笑了起來,家里30多畝蘋果一年能有約40萬元收入。
如今,老胡組建了專業合作社,組團在網上賣蘋果,一年銷售額約1000萬元,帶動周邊近百戶貧困戶增收。
“記者朋友,加個微信嘛,買蘋果找我!”臨別前,老胡遞上印有二維碼的名片,日子好了,山里漢子越來越自信開朗。
鹽源縣商務和投資促進局局長米約哈表示,目前鹽源電商從業人數約6萬人,今年1至11月,全縣網絡交易額約13億元,80%以上通過郵政寄遞,電商正成為貧困群眾脫貧的“加速器”。
大涼山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之路不僅在網上,更在腳下。
思路“活”了,還要打通大山里的郵路,打通農產品上行“最初一公里”,才能緩解農產品“賣不掉”和城里“買不到”的供需矛盾。
在喜德縣拉克鄉電商服務站,爾吉村彝族青年阿的拉鐵高興地告訴記者:“以前家里吃不完的花椒、烏洋芋只能肩挑背扛幾小時拿到鄉上賣,賣不了幾個錢。今年2畝花椒被電商服務站收購后在網上賣了1萬多元。”
喜德縣快遞物流中轉中心的郵政快遞車準備發車
“脫貧不能只靠給錢給物,涼山有優質的農產品,長久之計還得靠產業。”拉克鄉電商服務站負責人袁星表示,不久前收購6個貧困村的1.94萬斤鮮花椒,2.3萬斤“苦蕎粉”在郵樂購網“秒光”,帶動230戶貧困戶增收,提高了他們“勤勞致富”積極性。
在喜德縣快遞物流中轉中心,做了30年葡萄生意的劉中華告訴記者,“喜德葡萄品質好,物流也很方便,目前已從各鄉鎮采購了70萬斤葡萄,發往全國各地。”
如今,喜德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已建成1200平方米的倉儲物流配送中心、108個鄉村物流站點,覆蓋了24個鄉(鎮),貧困村覆蓋率達到了80%以上。
農戶在喜德縣快遞物流中轉中心搬運葡萄。新華社記者袁波 攝
“三級物流體系讓農村上下行物流資源得到統籌,全縣電商交易額今年已突破1.68億元,同比增長19%;農村電商交易總額超過6970萬元,同比增長22%。”喜德縣委常委、副縣長梅勇表示,農村電商同時推動了工業品、生活必需品等物資下行,改善了農村邊遠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但不少農村地區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和公共服務設施有待完善,仍需國家加大支持力度。
“在深度貧困地區要發揮郵政覆蓋面廣的優勢,以普遍服務保障鄉村民生、電商打造農產品銷售服務平臺、物流分銷助力農產品進城為抓手,建設助農增收、助力扶貧的特色模式和長效機制。”涼山州郵政分公司總經理郭宗昌表示,截至11月,涼山已建3746個村郵站,汽車郵路331條,為貧困戶銷售農產品提供支撐,助力脫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