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組令人欣喜的數據。2019年,安徽省累計運營“扶貧郵我”項目超100個,基本實現“一縣一品”;累計電商平臺線上訂單量超70萬單,實現扶貧農產品銷售額7012.7萬元,其中超1000萬元項目2個,超100萬元項目13個……
深度貧困地區扶貧成本高、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依托當地獨特資源,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是攻克深度貧困壁壘的重要手段。近年來,中國郵政憑借物流優勢迅速搭建電商平臺,結合推式、拉式兩條供應鏈,保證農產品和工業品的上下行,為破解深度貧困地區可持續脫貧問題,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徑。安徽省郵政分公司則不斷強化農村電商與精準扶貧融合發展的頂層設計,深度整合郵政內外部資源,在全省構建了一個農村電商服務生態圈。
“郵樂購”小站成為線上線下結合點
23歲的白靜大學畢業后,一度想留在合肥市尋找發展機會,后來家里人告訴她,自家的小超市在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的幫助下,已經發展成了“郵樂購”小站。在家人看來,電商平臺這樣的“新鮮事物”需要年輕人操作,希望她回家鄉壽縣窯口鎮北集村當一名“郵掌柜”,幫助村里人增收脫貧。白靜一開始很不情愿,覺得老年人居多的村子里不適合年輕人發展,而現在,她已經“樂在其中”。
“我們這種小超市比較偏僻,進貨數量也不多,所以以往運貨的車都不愿意來,商品很難拿到。現在從郵政電商平臺上進貨,不管我們進多少貨,他們都會送過來。”性格開朗的白靜眉飛色舞地說道。“補貨難”是不少農村地區商戶頭疼的難題,而郵政以其密集的郵路,保證了貨物的及時送達和補給,短貨缺貨的情況基本不復存在。不僅如此,“郵樂購”小站多樣化的服務也讓村民的生活更方便。
“以前取快遞,得騎15分鐘電動車去鎮上,現在,郵車每天都會到我的小站來,在家門口就可以取到快遞啦!再加上我們還有各種便民服務,能幫到大家我很開心!”白靜說,“郵樂購”小站集合代收代繳費、包裹代收代投、網絡代購、小額取款等數十項功能及服務為一體,村民們無需出村,便可以滿足日常生活所需。
村民生活便捷了許多,白靜喜上眉梢,內心獲得了極大的滿足感,但她漸漸發現,由于年輕人多外出打工,老年人對電商平臺售賣較為陌生,無法將當地的小魚干、芡實、黃桃等特色農產品轉化為經濟收益,村民們的經濟收入增長緩慢。閑不住的白靜又開始動心思,挨家挨戶向農戶們宣傳,幫助村民在郵樂網代售農產品,而農產品的包裝則由中國郵政提供。自此,這個因陋就簡的“郵樂購”站點成了北集村線上線下平臺的結合點,這里既是工業品下鄉的“最后一公里”,也是農產品進城的“第一公里”,郵政的投遞網絡通過“郵樂購”小站,延伸了“觸角”,豐潤了“毛細血管”。現在,村民們已經習慣把農產品交給這個認真負責的“郵掌柜”代售,經濟效益逐年上升,日子越過越好。
像這樣的“郵樂購”小店,在安徽還有很多。安徽省目前已建成“郵樂購”站點2.3萬個,建制村覆蓋率接近100%,這些村莊都已形成了以“郵樂購”站點為核心的便民服務圈,無數農產品也從這里出發,銷往全國。
新模式定制公益大品牌
安徽地處我國南北交界處,物產豐厚,農產品種類多,但由于多為小農種植,難以形成品牌效應,加之山區眾多,寄遞困難,農產品往往“叫好不叫賣”。安徽郵政針對這類情況,探索構建了“合作社﹢貧困戶﹢郵政定制”模式,主動走訪合作社,幫助客戶融資,為種植戶提供一條龍服務。在寄遞方面,采用“定制郵路”,省內實行落地配,省外實行“落地配為主,拋單為輔”的方法,提高運輸效率。
“碭山梨,皮兒薄,落在地上找不著”,碭山酥梨以其皮薄汁多味甜的優點,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但其小農種植、寄遞困難等問題也一直限制著碭山梨的發展。安徽郵政積極尋找、發展合作社,創立統一品牌,依托惠農合作項目,從產品采摘、包裝設計、銷售推廣、網運組織等全環節參與、全流程服務、全鏈條介入農村電商產業鏈,利用自身物流優勢,保證碭山梨的及時送達。在一條龍的服務模式下,安徽郵政也為貧困戶提供了工作崗位。“我們聘用了大量當地貧困戶為碭山酥梨項目進行包裝、運輸,人均日收入可達200元。”碭山縣郵政分公司總經理闞烽火表示。
在郵政助力下,碭山酥梨項目自2017年運營以來,連續三年規模突破1000萬元,銷售總金額達到3400萬元,累計發運155萬盒酥梨,發運斤數達800萬斤,幫助2000多農戶將碭山酥梨銷往全國30余個省市,將碭山酥梨收購價格提高0.2元/斤,帶動園藝場12個果蔬專業合作社增收,間接帶動產業增收超10億元。“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人民郵政為人民’這句話!”碭山縣副縣長汪麗激動地表示,碭山酥梨已經成為碭山縣一張金閃閃的名片。
和碭山酥梨一樣,金寨縣的香菇也曾遇到過同樣的問題,由于地處大別山區,山路崎嶇、信息不暢,經常出現“豐產不豐收”情況,好產品難以走出大山,賣不上好價錢,“村菇”難嫁。安徽郵政主動聯系金寨縣委、縣政府,結合自身優勢,創新消費扶貧模式,統一使用“驛路鮮”商標,打造公益商標品牌。在原本走量批發基礎上,新增網上平臺、線下站點與節慶采購等銷售方式,在銷售環節為金寨縣香菇提供新的銷售平臺和銷售思路,具體實施了“把美麗村菇嫁出去”項目,聯合鐵沖鄉、湯家匯鎮的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開展香菇銷售。2017年以來,累計銷售香菇超過800余萬元,帶動400余戶貧困戶脫貧致富。今年“919郵政電商節”期間,中國郵政對金寨香菇進行流量傾斜,金寨香菇銷售近20萬單,成為單項爆品。郵車駕駛員徐峰每天都會來到金寨運送香菇,他告訴記者,金寨香菇的售賣情況很樂觀,“每天都能運出很多貨”,因為大別山的山路通坦了許多,所以省內的訂單產品基本第二天就可以到達客戶手中。
在金寨縣湯家匯鎮香菇種植基地,記者看到不少貧困戶在進行香菇的種植、晾曬工作,有的貧困戶甚至直接承包了幾千個香菇棒,一季就可收入上萬元,干勁十足。貧困戶王祥紅大姐之前一直在上海打工,收入低,也無法照顧老家的孩子。回到金寨縣后,她來到湯家匯鎮香菇種植基地承包了幾千棒香菇,短短幾年的時間收入就大幅提高,還兼任了湯家匯鎮香菇種植基地的管理人員,大步走上脫貧路。“在這里收入也提高了,還能照顧家庭,當然是回來好啦。”在王祥紅看來,離開上海回到家鄉是非常重要的決定。和王祥紅一樣,以往村子里外出打工的年輕人陸陸續續回到了家鄉,參與到了香菇種植的浪潮中。
“我們這里的很多貧困戶以前都沒有任何經濟收入,在這里工作不用出遠門就能提高收入,我們只需要種好香菇,保證產品質量,不需要考慮包裝、售賣、運輸的問題。”湯家匯鎮香菇種植基地負責人余敦友表示,郵政公司為他們提供的包裝、銷售、運輸服務解放了他們的手腳,讓他們得以研究種植更高品質的香菇。郵政以其行業優勢介入幫扶,行業各管行家事,探索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扶貧路子。
三級倉儲體系打通上下行
在前端“郵掌柜”和新模式的助力下,農產品逐漸有了銷路,困擾農民已久的假貨問題也隨著“工業品下鄉”的實施越來越少,而工業品、農產品上下行的最有利保障就是郵政的三級倉儲體系。
為提高物流速度,安徽郵政健全物流倉儲網,打通工業品、農產品上下行,在安徽全境建立了省、市、縣三級倉儲體系,倉儲場地64處,總面積達11萬平方米,每縣均至少建立1處倉儲中心,倉儲中心還投入并運營了全國郵政企業、安徽省快遞行業第一套智能分揀系統,提高了處理效率和勞動生產率。其中,省級智能倉儲中心更是為電商企業提供了倉配一體服務,改變了安徽郵政寄遞業務發展模式。
安徽省級智能倉儲中心經過一年多的建設,打造成以“安徽郵政云倉管理平臺”為核心,對接電商ERP系統、客戶自有系統、郵政業務系統等綜合信息化平臺,建立包含智能倉在內的全省倉配一體化綜合倉儲網絡云倉體系,是全省郵政首個大型“智能化”倉儲中心,在省內行業處于領先水平,也是“安徽郵政云倉體系”的核心與關鍵。
在省級智能倉儲中心內記者看到,倉儲中心已有“青蛙王子”“荷樂士”等知名品牌入駐,貨品涵蓋日化、母嬰、食品、戶外、快消品等多個品類。這些日常所需的用品無需再由商家進行配貨,而是由倉儲中心直接寄遞,“通過智能化分揀的技術優勢和郵政的運輸、網點優勢,倉儲就可以集約化地對商品進行分揀、打包、寄遞一體化處理,保證了產品的質量和寄遞速度。”合肥市郵政公司快遞包裹部經理王玨介紹道,在這樣的集約化處理下,工作效率得以大幅提高,僅6月份的日均發貨量就已經達到18000單以上。
省級智能倉儲中心還設有“爆款區”,通過大數據分析倉內客戶爆品訂單,從而使用先進設備進行處理,同傳統手工作業相比,單件處理達到省時、省人工的效果,實現了“降本增效”的目的。王玨表示,因為智能倉儲中心的“一體化”處理方式,倉儲、物流的成本和普通“賣家—買家”的模式相比大幅降低,高頻次的配送還可減少商品庫存的積壓,提高資金的利用率,因此消費者在購買相關產品時,價格更低,產品質量更有保證。
市級、縣級倉儲中心則構建了密集、發達的倉儲物流網,不僅可以將工業品下鄉貫徹到末端,也可以保障郵政各網點、“郵樂購”站點、“愛心扶貧郵路”等前端點發展、代售的農產品及時運輸、寄遞,再配合物流網和縣、鎮級運營中心運作,基本可以做到“當日進口當日下行、當日收寄當日上行”。“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通過如此完善的倉儲、運營、寄遞模式,已成為農民們觸手可得的實惠。
“久困于窮,冀以小康”,中華民族幾千年追求的夢想,正在中國大地上一步一步變為現實,郵政的扶貧“星火”匯入其中,漸成燎原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