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仲夏的武漢已經顯露出“火爐”的威力。15:00,走進位于東西湖區的武漢郵區中心局郵件處理中心,雙層包分機的高速運轉聲和裝滿郵件的籠車來回穿行,讓人感受到了比“火爐”更火熱的作業氛圍。與這一場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作業場地正中間的收容格口,只見作業人員劉輝不慌不忙地接過剛從格口落下的收容郵件,用手中的PDA進行信息識別,迅速檢查判定后,將這一郵件碼放在了省際無信息的籠車。
劉輝直言,這在幾年前是不敢想象的。“2015年,收容的郵件就像下大雨一樣,這個收容格口曾經滿滿當當地擠滿20多人,格口上下隨處可見疏通郵件的人,收容的郵件堆放起來能占整個處理中心場地的1/3。”劉輝回想起幾年前的情景感慨不已。
2015年到2018年,短短幾年時間,面對包件業務處理量年均增長107%的發展局面,武漢中心局把收容格口的勞動力從20余人減少到1人,郵件收容率從7%降低到全網最低的0.5%……據統計,僅從降低收容率上節省的人工費看,武漢中心局年節約成本為270.9萬元。
“我們要始終堅持問題導向,通過全面構建立標對標達標體系,切實做到降本增效,在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推進網運品質大提升。”湖北省寄遞事業部副總經理、武漢中心局副總經理楊祖偉道出了收容率持續降低、穩居全網領先位置的奧秘。
技術問題——讓科技賦能
7月6日上午9時,武漢中心局運行維護中心機電設備維護人員韋濤正在對包分機設備進行日常巡檢。通過觀察,他發現上層7號供件臺出現了郵件上包偏移的情況,于是,他立即通過供件臺終端的供包軟件調節了上包位置,迅速解決了這個問題。
韋濤和他的同事們每天都會對包分機設備進行巡檢,時間長了,他們總結了一套對包分機“望聞問切”的工作法。“望”是看看運行的關鍵環節或部位是否出現異常;“聞”是聽聽在運行過程中是否出現異響;“問”是詢問現場工作人員相關區域的工作是否異樣;“切”是針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查出原因并對癥下藥。這波“神”操作已經成為他們多年如一日的常規動作。通過解決技術層面上的問題來降低收容率,運行維護中心的工作人員這些年有不少實踐。
“技術上的問題不解決,經常造成重復勞動。”韋濤對此深有體會。比如,部分郵件因信息延遲無法正確落格,而只能落進收容格口,經過第二次重復作業再上包分機后,才能匹配到相應信息正確落格。通過分析,他們發現問題產生的根源在于網絡帶寬不足造成包分機系統通訊響應延遲,于是,他們加快信息傳輸速度,將帶寬由40兆提升至80兆,實現了平均響應時長由200毫秒縮短至50毫秒,從技術上解決了由于信息傳遞不及時導致的郵件重復分揀。
采訪中,韋濤還不時打開手機查看最新的包分機運行報表,上面顯示了分揀量、分揀效率、收容率等關鍵指標。“我們開發了包分機運行監控系統,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直觀地呈現運行過程中的異樣,有利于我們及時糾偏。”
提高包分機對郵件條形碼的掃描識別率也是減少郵件進入收容格口的重要一環。據韋濤介紹,現在雙層包分機上的6臺光學條碼識讀器已經全部新增了側面掃描設備,并且重新調整了擺放位置,以確保郵件在托盤小車上,無論是正面、左面還是右面的條形碼,都能夠準確被掃描。“如今,因設備問題造成的收容郵件明顯減少了,光學條碼識讀器的自動識別郵件量占比達到了95%。”說起光學條碼識讀器的技術改造,韋濤很自豪。
管理問題——從精細著手
“技術的問題解決了,我們就要從管理上下功夫,挖空心思去發現和解決每一個造成郵件收容的細節問題。比如,通過數據分析,我們發現收容郵件有40%是由鎖格造成的,就先著力解決這個問題。”楊祖偉表示,在降低收容率上,不僅要注重細節,也要講究方法,他們采取先攻主要矛盾,再逐個擊破的方式。
為避免鎖格超時造成收容郵件,武漢中心局加強了作業區域生產管理,制定了鎖格超時考核機制,區域負責人作為第一責任人,要在包分機鎖格紅燈亮時及時查明原因,動態調整作業組織,確保鎖格狀態立即解除。
“針對直連配發郵件,鎖格的主要原因還是垛口車輛銜接不緊密。”郵件處理中心業務骨干張凱指著指調中心大屏幕,展示了他們實行的“1米調車法”。當垛口裝車剩余1米即將裝滿時,區域負責人就會提前通知車輛調度準備更換車輛,實施裝卸車垛口車輛“5分鐘進出庫換車法”,兩個工作法的實施有效避免了因換車不及時鎖格后郵件進入收容格口。如今,因包分機鎖格造成的收容郵件量已從上線初的4500件/天降至300件/天,占比下降了80%。
規范操作也是保證收容率的一項基礎管理工作。武漢中心局通過操作培訓、績效考核、現場巡視、視頻監控等方式,將規范作業作為降低包分機收容率的有力手段。
7月6日11時,一趟從上海到武漢的郵車正在卸車,一名工作人員熟練地將異形件和輕小件進行了人工分剔。“我們實行上機郵件標準化,從源頭上降低收容郵件。”張凱介紹說。而在供件環節,區域負責人的定期巡檢、對24個供件臺的郵件量進行數據分析以及因執行不到位造成的收容郵件按件處罰的規定,都大大提高了供件人員的操作規范。“現在,因供件不規范造成的收容郵件量每天控制在700件左右,我們的目標是降到300件左右。”張凱說。
收容率的有效降低也離不開各部門的通力協作。為避免上機郵件無物理格口的情況,武漢中心局指調中心精準制定維護機分方案,使用“包分機模擬落格”功能進行測試,對包分機落格進行驗證,發現因發運計劃調整造成收容郵件,便及時對郵路計劃進行調整。目前,因機分方案不全造成的收容郵件量已從上線初的2000件/天降至0,實現了精準對接。
銜接問題——將服務前移
上一環節為下一環節服務能有效提高網運效率,武漢中心局還從環節銜接上尋找降低收容率的有效途徑。
在繁忙的郵件處理現場,郵件處理中心信息員李丹正在“寄遞業務群”內反饋這一時段收集到的問題郵件,以提醒群里相應的經營部門及時進行整改。“這個微信群是針對網運環節中發現的收寄不規范情況進行溝通協調建立的,像收寄單位信息發送延遲等問題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及時解決。”李丹說。
為盡量減少因收寄不規范造成郵件進入收容格口的情況,武漢中心局組織郵件處理中心等相關部門組成工作專班,實行服務前移,定期走訪經營部門,尤其是對包裹收寄量較大的單位在郵件封裝、條碼粘貼、收寄規格等方面進行現場指導。
“平時我們會按月對收寄量大的單位進行走訪,像‘6.18’‘雙11’‘雙12’等時點,我們還會提前進駐,以確保收寄規范。現在,郵件收寄合格率較以往提高了80%左右。”監督檢查部業務員代洋介紹說。“通過收寄環節和處理環節的協同,因收寄不規范造成的收容郵件量從上線初期的3000件/天降至398件/天。”郵件處理中心黨總支書記張純潔說。
武漢中心局建立專班對進口郵件信息進行人工預處理,對無格口郵件名址進行分析。針對電子圍欄無法匹配到格口的問題,安排專人定期與投遞部門完善電子地圖圍欄,建立白名單地址糾錯機制,每月維護數量1200條,有效減少了因無邏輯格口導致郵件進入收容格口的現象。截至目前,無寄達地郵件量占比已經由10%降至1%。
通過對一系列問題的攻堅,2018年,武漢中心局日均包件處理量已突破87萬件,郵件收容率保持在0.5%,在同等規模中心局中排名第1位。采訪中,楊祖偉對降本增效工作還有更多的思考:“中心局作為成本大戶,在降本增效上的責任更大,可以做的工作更多。我們要持續立標對標達標,用心攻克每一個難題,從各個環節的優化和創新上著手推進網運轉型提質、提能、提效,加快武漢中心局由成本中心向利潤中心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