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和落實黨員、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鼓勵基層黨組織開展結對幫扶、聯學聯建等活動。認真落實黨員領導干部定期接待群眾來訪制度。堅持重大決策調研先行,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提倡蹲點調研、‘解剖麻雀’”“創造條件推動青年干部到基層一線、吃勁崗位、艱苦地區經受鍛煉。持續抓好中央和國家機關青年支教扶貧、‘根在基層’調研等多種形式的實踐鍛煉活動”……中共中央近日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的意見》,對中央和國家機關認真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黨的組織路線提出明確要求。
自建黨以來,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堅強有力、不可戰勝,關鍵就在于黨堅持了群眾路線,同人民群眾結成了密不可分的魚水關系。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把作風問題擺在關系黨生死存亡的高度來認識,采取一系列重大舉措,堅持不懈抓作風建設。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出臺中央八項規定破題,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黨風政風為之一新,贏得了廣大干部群眾的衷心擁護。
中央和國家機關干部隊伍中,許多年輕干部走出高校門、成長在機關,與書本和材料打交道多,離基層遠,與群眾接觸少,容易脫離群眾、脫離實際。因此,尤其要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增強群眾觀點、增進群眾感情、站穩群眾立場。加強和改進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必須堅決克服機關化和脫離群眾傾向,把密切聯系群眾作為著力點,將鞏固拓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成果,貫穿于即將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上持續發力,在務實戒虛、知行合一上持續發力,在砥礪黨性、改進作風上持續發力。
中央和國家機關的實際工作中,無論是向中央反映民情,提出決策建議,還是組織落實各項決策部署,都事關群眾切身利益。中央出臺的政策科學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央和國家機關干部對黨情國情社情民情的了解程度。當下,有的機關干部在思想觀念、工作作風和領導方法上還存在脫離基層和群眾、拍拍腦袋做決定、整整材料出意見、不做調研得結論等突出問題。有的以工作忙、走不開為借口,不愿下基層,不愿與群眾面對面;有的認為現代通信這么發達,可以“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有的覺得只要常看基層報送的材料或者聽基層干部的匯報發言也可以實現“一切盡在掌握中”……這些想法貌似有理,其實不然。大院高樓看材料、聽匯報,怎么比得上田間地頭的親見親歷?好方案、好規定、好政策,靠閉門造車是造不出來的。只有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解剖麻雀,拜人民為師、向人民學習,才能真正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才能真正把群眾面臨的問題發現出來,把群眾的意見反映上來,把群眾創造的經驗總結出來;才能拿出符合實際、瞄準靶心、令人信服、操作性強的“設計圖”。
對于機關干部尤其是青年干部來說,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不是動動嘴、握握手就能得到的,只有“面對面”“手拉手”才能“心連心”。觀念決定態度,懂得“根在基層”才不會忘記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才能真正同人民結合起來,說群眾話、辦群眾事,真正以群眾之苦為苦、以群眾之樂為樂。觀念催生行動,踐行“根在基層”才能當攻堅克難的奮斗者,在摸爬滾打中做疾風勁草,在層層歷練中知重負重、積累經驗、增長才干。(摘自《中國紀檢監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