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召開的2019年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郵政業將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發展“寄遞+先進制造業”,高效整合上下游資源,創設制造業“移動倉”和“移動工廠”,積極服務制造強國建設。應用“互聯網+寄遞+服務業”模式,推動郵政業與現代服務業聯動協同,服務智慧社會建設。
這樣的定義與“珠三角”的區位特點極度吻合。作為中國兩大制造業基地之一的“珠三角”,如今不僅是廣東的“珠三角”、中國的“珠三角”,更是世界的“珠三角”。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的五大戰略定位,即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不難看出“珠三角”對標國際一流灣區的發展趨勢。
既然是大勢所趨,郵政企業在“珠三角”地區的戰略布局就該從長遠謀劃,面對只有更新、更快、更好的新現象,把準“風向標”,持續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以創新為引領和支撐,大力培育新動能,才能以高質量發展的姿態迎接挑戰。
取勢而為 避免無效供給
“郵政服務只會越來越便民、越來越高效。社會變化太快了,你不知道明天又會產生一種什么新的服務形式或者載體。但有一點是不會變的,就是便民服務的過程是始終存在的。如果這個過程的某個環節交由郵政負責,那無論服務方式如何變,郵政都無法‘被替代’。” ——廣東省寄遞事業部常務副總經理曾俊健
事實上,郵政在“珠三角”政務市場碰到的被“數字化”所替代的現象并不鮮見,在傳統郵政業務的發展中,“紙質化”被“數字化”所取代早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書信、對賬單、賀卡、匯款單……這些都被打上了深深的時代烙印。面對無形的競爭對手,出路在哪里?取勢而為,避免無效供給,抓住核心業務,完成新舊動能替換,勢在必行。
在國外,面對“數字化”帶來的沖擊,許多國家郵政企業選擇業務重組,以此來提高成本效率,部分郵政企業甚至剝離非核心業務,以此釋放資金壓力,著眼未來投資(見圖表1)。
形勢倒逼之下,“珠三角”地區的部分郵政企業已經開始萌發了破除無效供給的意識,一些非核心業務逐漸被剝離,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全新的服務理念——嵌入式服務。
在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法院,有一間百余平方米的房子,這是專門給深圳郵政用于“E網送達”平臺業務處理的。該平臺以電子送達、網格化送達、EMS線上送達為主,兼容電話送達、智能云柜送達、委托送達、網站公告送達等多種形式,進一步提高了送達效率和送達成功率。自2018年6月20日平臺運行以來,深圳郵政共為原告送達訴訟材料8316件,送達成功率達100%;為被告送達訴訟材料11138件,首次送達成功率超過73%,平均送達時間較以前縮短1/3。
在深圳市民家中,市民只需通過深圳交警星級用戶、支付寶城市服務等網絡渠道下單后,深圳郵政的攬投員會帶著PDA上門,完成“刷臉”動態身份識別、身份證信息讀取以及獲取電子簽名等工作,輕松辦理各項交管業務。從攬投員上門到最后送回證件,最多只需4天。據統計,“警郵家+”業務自2018年7月運作以來,共開辦了14項車管業務,累計處理量達4427單。
在騰訊公司總部大樓一層,專門設置了大廈物流綜合服務平臺,可以通過OA實現包裹收寄。深圳郵政通過該平臺不僅可以接收郵政的各類郵件包裹,還可以作為公共服務平臺接收各家民營快遞的所有包裹;同時,該處理系統對接騰訊的OA系統,通過OA系統通知騰訊員工領取包裹,員工也可通過OA系統下單寄包裹,深圳郵政憑借該模式一舉擊敗其他競爭對手,成為唯一進駐大廈的物流運營企業。
從深圳開始,“珠三角”郵政企業開啟了一輪取勢而為的新動作。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寄遞事業部市場部趙洪濤表示:“‘珠三角’地區寄遞市場的市場化程度非常高,他們也因此培育出一些高效業務,為全國郵政提供了學習樣本。”
深圳市寄遞事業部常務副總經理莊繼敏對記者說:“無論科技如何發展,只要郵政企業能順勢而為,加強創新,就很難‘被替代’。”不想“被替代”,就需要“珠三角”地區郵政企業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在推出相應改革舉措時,郵政既要強調供給又關注需求,既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從生產端入手,促進業務優化重組,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向勢而轉 發揮核心優勢
“當一個新生事物出現,只有5%的人知道時趕緊做,這就是機會,做早就是先機;當有50%的人知道時,你做個消費者就行了;當超過50%時,你看都不用去看。”——香港首富、長江集團創辦人李嘉誠
“即時配送”企業快服務創始人兼CEO馮勇表示,一旦傳統快遞企業把以往從發件人到各個分撥中心再到收件人的多層次派送模式改變,整個同城配送格局將被改變,不僅能搶回失去的市場,更能反過來搶占“即時配送”企業在同城配送的市場份額。
然而,這不是問題的根本。一個企業側重發展什么市場,體現著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核心競爭力又體現著一個企業能夠長期獲得競爭優勢的能力,是這個企業所特有的、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具有延展性的,并且是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的技術或能力。
那么“珠三角”地區郵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在這個天生帶著改革與創新基因的城市群,郵政更應加快能力建設,明晰自身定位,抓住得天獨厚的市場機遇,融入“珠三角”甚至大灣區的創新發展。
在能力建設方面,以陸運網逐步從單點集散向多中心網狀網轉變為例。從網絡組織看,順豐在廣東有9個區部、19個二級集散中心,各集散中心采用點對點運輸形成多中心網狀網,重點城市主要頻次有6-8個、省內件在中間經轉裝卸次數2次(見圖表2);郵政主要是單中心集散,郵件在中山三角交換,重點城市主要頻次3-4個、郵件經轉裝卸次數3次(見圖表3)。通達系在廣東也有多個分撥中心或轉運中心,主要采用“散件+集包”的方式進行作業,各中心之間根據量的大小采用點對點直運的方式,形成網狀網。比如,百世匯通從東莞虎門到省內有11條線路、中山到省內有6條線路,而郵政除東莞—深圳有直達外,其余均需到江高集散后再發到其他地市。從快遞包裹各環節時限看,除了中間運輸環節時限與行業基本接近,其余各環節快遞包裹時效都比行業均值長,其中,攬收及到達首中心時長相當于晚了一個頻次。
順豐、通達系基本是網狀網,在省內有多個分撥中心,分撥中心之間點對點直達,且在處理中心主要采用“散件+集包”的方式,郵件集中到達、集中交換,在處理中心時間更短;而郵政主要是采取點對集散的方式,所有郵件在一個中心交換,導致部分地市互寄的郵件銜接時間較短或不能趕發有效頻次,需在處理中心停留到下一個頻次才能發運,導致郵件在處理中心時間過長。“因此,為了進一步縮短時限,郵政在網絡布局時就應逐步將單點集散網升級到多中心網狀網,充分發揮中山、東莞、深圳等節點功能,形成區域網,各區域、各中心直接夠量直達;同時,打破行政區域,以時限、效益優先為原則,靈活組網。”趙洪濤告訴記者。
在市場機遇方面,除了同城市場“即時配送”這樣的新生事物,在軍民融合領域,早在2017年10月23日,一條消息引發軍地雙方的高度關注:空軍后勤部與順豐、中鐵快運、中國郵政、德邦物流、京東物流等5家物流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系統、整建制、全覆蓋”推進后勤物流軍民融合。
古有驛站遞軍情,今天的郵政自誕生之日起,就連通著軍營。在新疆、西藏等偏遠地區,郵政是唯一能為駐守官兵提供服務的物流企業。因此,這次空軍鋪開物流領域的軍民融合試點,郵政入選并不讓人意外:遍布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所有市縣鄉鎮5000多個自營網點,還有強大的航空運力,這些都是中國郵政進軍軍民融合市場的優勢。
據統計,從山西大同到云南昆明,從陜西西安到廣東廣州,空軍后勤部與5家企業簽訂物流軍民融合戰略合作協議后,26個不同類型的基層單位與空軍后勤部機關一起,以前所未有的共識共為投入這次試點。然而,郵政并不在這次試點之內。
在電商包裹領域,拼多多物流相關負責人表示,自2018年一季度起,拼多多平臺日均包裹數穩定在2000萬單以上,在整個電商行業包裹的市場占有率超過20%;去年11月以來,平臺包裹數飆升,通過“產地直發”模式,農產品包裹數可至400萬單/天。據統計,中國三四線城市共有181個,人口總數超過1.68億,約是一線城市的3倍,拼多多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戰術,成功在三四線城市站穩。
因為有了拼多多,突然讓各家快遞企業聚焦于三四線城市的寄遞市場。但短時間內,社會快遞企業要想做到村鎮無盲點全覆蓋并不那么容易。據廣東省郵政分公司統計,全省郵政共有2999個營業網點,在農村的就有1804個,完全覆蓋了全省1135個鄉鎮。全省1584個投遞網點,有1239個在農村,10555個投遞段道中有5133個在農村。農村每周平均投遞頻次為8次,全省20256個行政村通郵率達100%。不僅如此,廣東郵政在全省還有10978個村郵站,幫助農村居民完成收寄包裹等一系列服務。如果抓住拼多多電商包裹這樣的市場,依托全省農村網絡布局,將農村營業網點和村郵站打造成“快遞集中分轉站”,以“國家隊”的身份整合資源,攻克快遞下鄉末端派送的難題,那么,中國郵政完全可以解決“快遞下鄉”需求不足的問題。
一旦行業格局被重新定義,企業要思考的問題就變成價值創造與獲取方式,舉例來說,是繼續固守陸、空、鐵的傳統運輸方式,還是研究5G商用后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的普及,管道快遞、無人設備如何啟用?總之,哪些企業能快速轉型,搶占市場先機,永遠站在5%的行列中,哪些企業就具備市場核心競爭力。
形制之勢 培育壯大新動能
“創新發展是貫穿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的一條主線,不光是科技創新,也包括制度創新、政策創新等。”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組長、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原副司長陳宣慶
在跨境電商市場,有一種說法是得“珠三角”者得天下。盡管中國郵政在“珠三角”跨境電商市場處在相對優勢的地位,但固守陣地尚需居安思危,繼續擴大優勢。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珠海市分公司外伶仃島郵政營業所所長謝堅告訴記者:“結合自己的工作領域,我在今年兩會上提出了在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一國家戰略過程中,應進一步加強粵港澳三地全方位的郵政業務合作,構建大灣區新型郵政通關體系。”謝堅建議,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快速通關網”,實現“一地兩檢”“一點清關”和“寄件人付稅”服務,全面提供在線清關、在線繳稅服務,實現粵港澳三地海關、郵政互認路單、關單;擴建香港AMC郵件處理中心,擴大香港機場經轉處理能力,增加倉儲空間,提高大灣區出口郵件處理發運時限水平;逐步在香港建立國際郵件互換局及交換站,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郵件業務處理提供更有力的支撐保障;充分利用港澳自由港的優勢,建立港澳分撥中心,利用“跨境易電子商務服務平臺”,根據客戶不同的清關需求,形成與境內郵政口岸的聯動,促進大灣區跨境電商快遞進口一體化服務水平提升。
曾俊健也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給廣東郵政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讓我們必須盡快動起來,廣東郵政已經確立了粵港澳大灣區郵政建設規劃,寄遞翼改革也將順勢而為,推動實現‘政務服務更加便利、普服能力顯著提升、快遞合作更加緊密、金融供給迅速增強’目標,繼續做優做細各項工作,爭當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先行者。”
做優,就要充分認識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意義,加快推進大灣區郵政寄遞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據統計,2017年度,灣區內三地郵業務收入在三地GDP的占比均未超過0.4%,而全國郵政業務收入占GDP比重接近0.9%。總體來看,三地郵政業務盈利水平不突出,發展潛力巨大。
做細,就要支持大灣區互聯互通,加快探索郵政服務的提質升級。以支持大灣區加快實現互聯互通為目標,發揮郵政在網點、網絡、資金及政務服務方面的優勢,建設一流郵政服務平臺,促進灣區內人流、物流、資金流高效便捷流動;加大能力投入,促進大灣區郵件寄遞同城化,探索為大灣區物流、信息流高效便捷流動提供保障;支持培育國際合作新優勢,推動郵政服務“一帶一路”及東南亞市場,探索建立網絡資源共享機制,擴大運能。
“未來在大灣區,快遞物流行業會有一個飛躍發展的機會。寄遞市場的配送密度將會非常大、頻次會非常高,區域內與區域外的聯系會進一步增多,區域內所有寄遞企業都應該首先明確自身定位,并在幾個方向上去著力,比如,網絡密度應該進一步增加,技術應用向自動化、人工智能進一步升級,電商與快遞的結合進一步緊密。此外,技術進步是所有企業都在拼的關鍵,在大灣區肯定會更早提供給企業技術應用的產品,作為整個供應鏈一部分的快遞企業,目前,進入全渠道的融合發展是一種趨勢,隨之而來的肯定是商業模式的轉變、服務模式的轉變,大家肯定會根據自己特有的戰略優勢和戰略方向,踏入不同的領地,向不同的生態圈去延展,這是一種趨勢。”中國物流學會副秘書長、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駐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文告訴記者。
目前,《中國郵政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行動方案》正待發布,期待中國郵政找準未來在大灣區發展中的準確定位,與國家戰略和市場趨勢同頻共振。對此,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戰略規劃部副總經理鄧學軍表示:“伴隨著中國經濟走過要素驅動、投資驅動階段,寄遞市場的發展進入了創新驅動階段。培育壯大新動能,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成為未來中國郵政服務大灣區的關鍵。”
“善弈者謀勢,不善弈者謀子。”針對大灣區的發展,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曾說,香港有很多新技術,沒有市場;“珠三角”有龐大的市場,但技術不如香港;港澳都有優質的服務業經驗,比廣東強得多,但也沒有市場。香港800萬人,有8所不錯的大學,過一座橋,深圳2000萬人口,沒有類似等級的大學,甚至廣東接近1億人也只有2所985高校。為什么不整合起來呢?“市場要起決定作用,不要規定某個城市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這應該是市場形成的”。讓市場去決定,這應該成為中國郵政破局“珠三角”的出發點。
圖表1 國外郵政企業的業務重組情況
圖表2 順豐網絡組織示意圖
圖表3 EMS省內網組織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