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霞指出,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繼續聚焦“三農”,提出要“完善縣鄉村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加強農產品物流骨干網絡和冷鏈物流體系建設”。農村物流為農業生產、農民生活以及其他農村經濟活動提供了運輸、配送、加工、倉儲等基礎服務保障,是農產品上行和消費品、工業品下鄉的重要通道,在促進農業產業發展、實施精準扶貧、提高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等方面有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但是,目前農村物流在基礎設施、信息化、智能化、物流體系、人才支撐等方面存在與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需求匹配不充分等問題。
羅霞建議,一是要進一步完善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在健全農村公路規劃、建設、管理、養護機制的同時,做好物流包裝、倉儲、運輸車輛、冷鏈等配套基礎設備配置,建設一批農村物流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物流園區,加強城鄉物流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二是要提升農村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強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物流信息化技術在農村物流中的應用,及時采集、整理、分析農村物流有關信息,實現農產品供需雙方的有效對接和物流供應鏈快速匹配,應對農村物流規模不夠、較為分散、農產品供需匹配失衡等問題,降低農村物流成本。加強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供應鏈智能化技術在農村物流中的應用,發展具有協同效應的農村物流供應鏈公共平臺,實現農產品信息數據的正向追蹤和逆向溯源,為農產品的生產、檢測、周轉、銷售、品控、管理等提供智力支持;三是探索建立滿足農村市場需求的物流體系。在農產品上行方面,結合當地農產品特點打造農產品集散中心和加工配送中心。消費品、工業品下鄉方面,加快培育農村物流市場的運營主體,引入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業,積極發展共同配送模式;重視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問題,優化投遞作業流程,合理引入補貼機制,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網點結構,在農村公共服務中心、農家店等當地居民比較熟悉的地點靈活設立物流網點;四是加強農村物流人才隊伍建設。通過校企聯合、校地合作等方式,制定合理的培養發展方案,定向培養農村物流規劃、運營、管理等方面的復合型人才。同時,建立健全農村物流技能培訓體系,開發數字化培訓資源和案例教學庫,拓寬培訓渠道,拓展培訓空間,提升培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