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勇提出,2018年,全國快遞業務量突破500億件,從業人員超過300萬人。在這一龐大的群體中,不少從業者的社會保障程度不高、城市歸屬感不強、工作設備更新滯后,直接或間接地造成了他們的幸福感不高。
殷勇建議,一是要強化勞動保障,建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盡快研究快遞配送等新業態中的勞動關系和社會保障問題,規范快遞配送人員的工資標準、合同條款、商業保險等,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爭議調解仲裁力度。推進快遞配送行業制定合理的參保方案,根據職業環境和行業特性,建立多層次社會保險體系,盡快建立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社會保險轉接平臺,加大意外傷害險的商業彌補力度。二是要促進社會認同。媒體要多方位展現“快遞小哥”的群體風采,選樹愛崗敬業、自強不息的行業典型,引導公眾尊重、理解、關心這一群體,提高他們的社會融入感和職業自信心。三是要完善配套設施。公安交管部門要對快遞配送車輛的車型、載重、制動標準及使用管理進行規定,制定上路行駛和停靠標準,同時,充分考慮到新舊車更新換代的實際周期,逐步淘汰不合格車輛。建議城市規劃和管理部門將快遞終端設施納入城市公共服務基本建設范疇,使智能投遞柜等快遞終端設施能和垃圾站、郵政投遞點等一樣在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中予以統籌考慮。并充分利用社區閑置空間,提高現有物流資源的使用效率,減少無效投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