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勁吹 “鵬”程萬里

——改革開放40周年里的深圳郵政
記者 杜芳 通訊員 劉靜娜 李正勇2018-11-30來源:中國郵政網

  這里,異鄉和故鄉難辨難分;

  這里,“三天一層樓”的速度和北緯22度季候風一樣常見;

  這里,土壤有夢多收獲,胸襟開放多風云;

  這里,事成創新新成事,人找機緣緣找人;

  這里,是深圳。

  在這里,有連通異鄉到故鄉的“綠色通道”;

  在這里,用兵貴神速演繹著基業長青的“綠色傳奇”;

  在這里,開放的視野中體現著“綠色胸襟”;

  在這里,創新的基因里躍動著“綠色生機”;

  在這里,成就深圳郵政。

  11月29日晚7時30分許,一場美輪美奐的燈光秀正在深圳市市民廣場及周邊林立的高樓間上映,“山海之城、改革之窗、創新之都、和諧之境”四大篇章,用流光璀璨的光影方式講述著深圳改革開放40年間的發展故事,不但秀出了深圳的國際化,更讓現場所有觀者為之震撼。

  此刻,在深圳街頭的天虹微喔郵局,一排排貨架旁的郵政營業柜臺依然提供包裹收寄服務,自助包裹柜仍然對外開放。當“天虹桔”遇到“郵政綠”,全新的色彩搭配、裝修風格和服務模式,“腦補”著你對郵政網點的轉型認知。

  在深圳郵政國際運營中心,2.1萬平方米的場地上,雙環全自動生產設備正在高速運轉,國際小包、國際包裹、信刷、E郵寶、EMS等國際郵件正以每小時6萬件的速度高效處理,全天的處理量已達到80萬件,無論是速度還是效率,刷新著你對郵政發展能力的全面認知。

  一座城市,高度濃縮了一個時代的精華。在不到40年的時間里,從一個默默無聞的邊陲小鎮,到擁有2000萬人的現代化國際都市,深圳奇跡般崛起于中國南方,綻放奪目光彩。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了“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后表示,黨的十八大后他考察調研的第一站就是深圳,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再來這里,就是要向世界宣示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中國一定會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

  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郵政作為全國郵政改革創新的“排頭兵”和“試驗區”,更充分發揚了敢闖敢干的特區精神,保持了勇立潮頭、先行先試的勇氣和擔當。從改革開放之初,員工人數417人,業務總量138萬元;到郵電分營之初的虧損;再到如今發展規模高達29.63億元,人均勞產率高達51.57萬元,位列廣東郵政第一,深圳郵政借助改革開放的浩蕩春風,釋放出強大活力,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有力地證明了郵政企業的發展,具有無比廣闊的時代舞臺、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

  豐神異彩的激情歲月

  思想解放的強大引擎

  中國的改革開放以思想解放發端。人們擺脫刻板的教條主義,回歸實事求是;擺脫計劃經濟的局限,按市場規律辦事。“解放思想”口號的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成為開啟改革開放新篇章的先聲。“特區是個窗口,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政策的窗口。”鄧小平為經濟特區的發展和全國改革開放指明了方向。

  1979年3月5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寶安縣建制,成立深圳市,寶安縣郵電局隨之改設為深圳市郵電局。次年,深圳市內設立經濟特區,郵電合營時期的通信事業進入一個激情燃燒的歷史時期。

  “改革開放初期的深圳郵電有4條‘長龍’——寄包裹要排‘長龍’,匯款要排‘長龍’,打電話要排‘長龍’,招工要排‘長龍’。”1980年來到深圳,曾任深圳市郵電局公開招聘的8名郵電支局局長之一,現為深圳市郵政分公司工會副主席的吳榆,回憶起當年的場景依然記憶猶新。

  當時,香港居民可以自由往來深港兩地,已經富裕起來的香港同胞經常把自己用不著的衣物寄給內地的窮親戚。同樣一件包裹,從香港寄到內地算國際包裹,而跨過羅湖橋到深圳寄就是國內郵件,郵費相差好幾倍。因此,每天都有大批的香港同胞背著大包小包到深圳寄衣物。

  此外,在深圳建市10周年時公布的一組數字中,有兩個數字非常有意思:深圳10年工業總產值增長率是69%,打工妹的增長率是63%。這兩個數字的接近不是偶然,它體現著川流不息的打工妹與這個城市的血脈關聯。

  就這樣,當時的深圳郵電為香港同胞和打工者架起了異鄉與故鄉的“綠色通道”,寄衣物、匯款、打長途都成了熱門業務。而由于營業網點和勞動力的嚴重不足造成的排“長龍”現象也引起了時任深圳市委第一書記和市長梁湘的高度重視,批準在沿河西路搭建一個臨時鐵皮房專門收寄包裹。盡管如此,1986年初,廣東省人大視察團到深圳視察時依然做出了這樣的評價——“先進的特區,落后的郵政”。

  1986年起,深圳市郵電局打破傳統觀念束縛,明確高起點、高技術、高速度的“三高”建設方針,并大膽提出“借錢買雞,下蛋還錢”,走負債經營的路子。深圳市政府也在生產用地、資金與外匯安排、減免所得稅方面給予一系列優惠政策,為郵電事業的加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自此,深圳市郵電局逐步走出低谷:營業網點逐步增加,生產條件有了較大改善;郵電大廈建成并投入使用;郵件運輸機動車輛大幅增加;市內自行車和摩托車郵路全部被汽車郵路取代;開始使用信函過戳機、信函捆扎機、包裹捆扎機、掛號信函登單機等機械設備,郵件內部處理工序“拋棄”手工操作;點鈔機、電子秤、包裹收寄機等營業設備得到廣泛應用,特別是報刊收訂和郵件內部處理開始使用計算機系統,郵政生產手段有了明顯進步。

  這是一段豐神異彩的歲月——截至1990年,深圳市郵電局員工人數已達5237人,為1979年的近13倍;郵電業務總量全年共完成5.5億元,是1979年的184倍。深圳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而深圳的郵電事業也掀開了瑰麗輝煌的一頁。

  這是令人期待的時代——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引下,短短十余年,原來一個設備落后、條件簡陋、基礎薄弱的縣級郵電通信網改造成一個通信上臺階、管理上檔次、技術上水平的現代化城市郵電通信網,為創造郵電通信發展的“深圳速度”打下堅實基礎。深圳郵電為經濟特區的發展架橋鋪路,特區經濟的飛速發展為深圳郵電的騰飛提供了舞臺。

  流光溢彩的奮發時期

  “深圳速度”的破竹之勢

  特區建立前,深圳農民一天收入不過1元,人均GDP只有606元。改革開放40年來,深圳GDP保持年均近30%的增長速度,是同階段全國GDP平均增速的3倍。“三天一層樓”不僅刷新了中國建筑史上的新紀錄,更成為“深圳速度”的象征。

  “人民,是看實踐。人民一看,還是社會主義好,還是改革開放好,我們的事業就會萬古長青!”“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1992年春天,鄧小平再次來到深圳,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給中國帶來了又一個思想解放的春天。

  在“深圳速度”的引領下,深圳郵電抓住思想解放的歷史機遇,樹立“規模建設,超前發展”的觀念,確立“立足高起點,跟蹤高技術,高速度、高效益地發展郵電通信,為深圳特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多層次、高效能的現代化通信服務”的指導思想。

  1992年1月,出口信函分揀試用日本進口NEC自動化設備——這是中國郵政第一臺進口信函自動化設備;

  1992年5月,從美國引進LOGAN重件自動分揀設備——這是中國郵政第一臺重件自動分揀設備;

  1992年11月,紅荔儲匯證券部成立——這是中國郵政第一家證券機構;

  1993年10月,信函、印刷品、包裹、總包等4個自動分揀系統和總控總調系統全面投產——這是中國郵政第一個郵件自動化處理系統;

  1994年,郵電部在全國300多個大中城市中評選“中國郵電經濟效益百強市局”,深圳郵電位列全國地市郵政第一名;

  1995年,郵儲余額一舉突破10億元大關,深圳市郵電局在廣東省郵政地市單位中拿下頭彩;

  1996年11月,在全國首創電話匯款業務;

  1998年底,深圳市郵電局的匯兌量為150.62億元,約占全國郵政總匯兌量的5%,位居全國郵政首位。

  深圳郵電飛速發展的“綠色傳奇”印證了一個道理: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截至1998年10月30日郵電分營前,員工人數達11807人,是1990年的2倍;各個板塊業務總收入為76.38億元,是1990年的14倍。

  一部深圳郵電飛速發展史,流光溢彩,是波瀾壯闊改革開放大潮的實踐明證。在這一過程中,由深圳市郵電局創作并投資拍攝的反映員工在改革開放大潮中思想變化的電視劇《鴻雁傳情》獲得“飛天獎”短篇電視劇類二等獎,一等獎空缺,而長篇電視劇類一等獎是《渴望》。

  一部深圳郵電飛速發展史,乘時乘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生動寫照。在這一過程中,一個個小小包裹的內件從香港同胞寄的舊衣物,到打工者寄的明星掛歷,再到從全國最大的電子數碼產品市場華強北寄出的“大哥大”……折射出的是人民生活和城市面貌的巨大變化,深圳郵電為深圳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滿足人民生活需要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濃墨重彩的開放年代

  順勢而為的轉型嬗變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毫無疑問,特區設立的初衷絕不是簡單地立足于中國南方一個小鎮的發展前景,深圳是作為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試驗基地”而創立、是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特殊“窗口”而存在的,它的“輻射”與“帶動”功能要影響整個中國。所以,觀察深圳,就是在探索中國經濟如何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模式;解讀深圳,就是在剖析如何使一個普遍貧困的小鎮迅速走向共同富裕現代化都市的發展路徑。

  而恰在此時,郵電分營為深圳郵政的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機遇與挑戰,深圳郵政的“輻射”與“帶動”功能也日益影響著整個中國郵政。

  “分營之初,深圳郵政基本是等客上門的狀態。2002年,深圳郵政的業務收入是10億元;現在,深圳郵政的業務收入是87億元。當年,我們的業務收入結構基本是代理金融、郵務、寄遞業務三分天下,現在的業務收入結構也基本如此。表面上看,結構沒有變化,但實際上,郵政業務和產品本身發生了巨大變化,這背后體現的是客戶需求和市場需求的巨大變化。比如,代理金融業務當時是以匯兌為主,但現在,手機銀行、網上銀行、微信和支付寶轉賬成了新的匯款渠道,而我們新的增長點就是開發手機綁卡結算業務。我們身處改革開放最前沿的城市,就必須緊跟市場采取行動,當某些業務收入下滑時就必須轉型。可以這樣講,深圳郵政在全國郵政是最先從‘坐商’變‘行商’的。”對于開放,深圳市分公司市場部經理張小燕是這樣認知的。

  從“坐商”到“行商”的變化,深圳市羅湖局集郵與文化傳媒部營銷經理張玉山深有感觸。“2002年,我從郵車司機轉型為營銷員。當時,我已經30歲了,連普通話都不會說,只有初中學歷。”為了做好營銷工作,張玉山報了普通話班、成人高中補習班,去書店看營銷類的書籍。他開發的第一單業務是萬科的售樓DM廣告,隨后開始涉及幾乎所有郵政產品的營銷。“印象深刻的是‘思鄉月’營銷,為打工者把月餅寄回家,這個產品太好了,我那會兒可是營銷狀元。”印象深刻的原因自然是產品銷量大、營銷業績高。2006年,深圳郵政高峰時收寄、發運月餅90多噸;2007年,竟然連續5天超百噸。“那會兒,我拿出一半的收入從社會上雇了兩個人幫我處理后續的支撐環節,我去專心開發客戶。”提到客戶,如今的張玉山手機里的客戶多達上千人,一個9人的營銷團隊一起維護這個龐大的客戶“圈子”。憑借著優秀的工作業績,今年4月,張玉山榮獲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深圳郵政的開放發展,不僅讓張玉山這樣的員工受益、讓客戶受益、讓企業受益,同時也讓產品供應商受益。為深圳郵政“思鄉月”營銷提供產品的供應商安琪食品有限公司,早已從一間手工作坊變成了一家上市公司。

  而作為深圳郵政的“產品和服務供應商”之一,深圳郵政信息技術局也以開放的模式進行公司化運作,面向市場的公司名稱叫深圳市絡道科技有限公司。早在2000年,深圳郵政信息技術局就嘗試公司化運作,與市場接軌,實行“能力+績效”工資,打破了郵政企業運作的傳統規則,在公司成立之初,IT人員的工資要比郵政企業員工高出20%。從內部支撐單位到市場化運作公司,盡管有兩個名字,但開放的視野不會變、開發的理念更不會變。

  如果說,“三天一層樓”的速度讓深圳郵政綻放流光溢彩,那么,追求高質量發展所帶來的全新活力越來越讓這個企業敞開“綠色胸襟”。

  如果說,高速發展的深圳郵政借力改革開放的大潮不斷乘勢而為,那么,追求高質量發展所帶來的不竭動力越來越讓這個企業行穩致遠。

  無限精彩的逐夢時代

  創新驅動的領跑之路

  今天的深圳,已成為一座具有影響力的國際性都市,擁有全球第三大集裝箱港、亞洲最大陸路口岸、中國五大航空港之一,擁有華為、招商、平安、騰訊、萬科、正威、恒大7家世界500強企業,吸引20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前來投資。2017年,新興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50%左右,創新成為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深圳正以標志性的創新驅動,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宏大敘事中的最新注腳。

  在深圳郵政,創新基因也已深深融入發展血脈。“深圳郵政本身就處在創新的大環境中,無論是科技創新、業務創新,還是服務創新、管理創新,深圳郵政都走在了全國郵政前列。”深圳市分公司總經理劉錦南將改革開放40年帶給深圳郵政的最大變化,歸結為企業觀念的創新,只有在觀念上把“特色”和“先進性”結合起來,才能具有真正的市場優勢。

  科技創新促進生產力提升,全國首臺模組帶智能分揀系統在營攬投部應用并取得實效。深圳郵政將科技創新的觸角延伸到基層營攬投部,提出并推行了模組帶智能分揀系統。郵件在營攬投部卸車,郵件面單朝上放在模組帶分揀段,通過激光感應,自動采集郵件條碼信息,系統就會按照設定的網格,把郵件匹配到相應的網格,并投入到網格的籠車內。這一新技術的應用使投遞末端真正實現了生產作業流程自動化、機械化和智能化。據統計,該作業模式每天可減少投遞員往返投遞部空跑3~4次,平均一天可以增加投遞員在外作業時間約2個小時;“雙11”期間,投遞員的日均投遞量從122件增加到了199件,當日妥投率達98.5%。

  業務創新激活發展動力,國際業務增幅排名全國郵政首位。與增幅排名相匹配的,是客戶的“底氣”。深圳市艾姆詩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B2C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公司,是深圳郵政國際業務的大客戶,每年可帶來3000萬元的國際小包業務收入。該公司總經理鄒子杰告訴記者,明年公司的業務規模將比現在擴大50%。敢讓鄒子杰下定決心的原因之一就是深圳郵政國際業務的創新。“我們與深圳海關聯手打造現代化公共監管平臺,國際郵件處理實現集中審單、智能分揀、集中查驗、在線清關,郵件處理與監管更加信息化、智能化、自動化,無論是郵件處理效率還是海關查驗效率,都做到了更快、更好、更優。”據寄遞事業部副總經理徐艷蕓介紹,隨著今年5月深圳郵政國際運營中心的建立,深圳海關國際郵件全面實現線上智能通關,每天最大郵件處理能力可達200萬件,通關時間比原來縮短了1/3。

  服務創新深化客戶合作,積極探索“互聯網+政務服務”新模式。在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法院,有一間百余平方米的房子,這是專門給深圳郵政用于“E網送達”平臺業務處理。該平臺以電子送達、網格化送達、EMS線上送達為主,兼容電話送達、智能云柜送達、委托送達、網站公告送達等多種形式,通過整合多項送達資源和渠道,確定送達方式觸發點、轉換點、優先級,形成一種更加高效、安全,也更有保障的送達模式,實現對送達事務進行全流程集約化、規范化、信息化管理,進一步提高了送達效率和送達成功率。自2018年6月20日平臺運行以來,深圳郵政共為原告送達訴訟材料8316件,送達成功率達100%;為被告送達訴訟材料11138件,首次送達成功率超過73%,平均送達時間較以前縮短1/3。

  管理創新調動員工積極性,實行按利潤獎勵營銷員的新模式。“目前,全國郵政普遍是按收入規模來獎勵營銷員,而在深圳郵政,營銷員控制成本的意識非常強。”張小燕用快遞包裹舉例,一件快遞包裹寄到上海是6元,寄到湖南也是6元,全國大部分郵政企業給營銷員的獎勵都是一樣的。可是這兩個包裹對企業的意義完全不一樣,到上海的干線郵路要遠一些,結算成本可能是4.8元,企業的利潤只有1.2元,給營銷員的獎勵是30%;而到湖南的距離相對較近,干線運費會相對便宜,結算成本可能只有2.8元,企業的利潤是3.2元,營銷員同樣拿30%的獎勵,可是價值卻有很大不同,“所以,深圳郵政營銷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會非常高”。

  改革開放不停步,同心逐夢再出發。一直走在全國郵政前列的深圳郵政,創新的基因里始終躍動著“綠色生機”——

  在居民家中,可以輕松辦理車管業務。深圳郵政將車管窗口前置到市民家門口,市民只要通過深圳交警的互聯網辦事渠道下單,就可以在家門口放心刷臉、刷身份證辦理本人的車駕管業務。

  在大中型企業,可以通過OA實現包裹收寄。深圳郵政在其總部大樓創建郵件中心,不僅接收民營快遞的所有包裹,還將處理系統對接其OA系統,通過OA系統通知員工領取包裹,員工也可通過OA系統下單寄包裹。

  在深汕特別合作區,深圳郵政正在加緊布局,不僅成立深汕區局、公布郵編,還在積極溝通郵務、金融、寄遞等相關業務的統籌發展。

  “進入新時代,國際國內形勢發生著廣泛而深刻的變化,郵政市場環境也將更加復雜和多變,希望深圳郵政抓住發展機遇,進一步開拓進取,銳意創新,為全省乃至全國郵政的改革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廣東省郵政分公司總經理熊勇武對深圳郵政的發展寄予厚望。

  放眼遠望,深圳郵政正在新的起點構建新的格局。當建設十大創新中心、搭建十大生產性服務業公共服務平臺、推進十大人才工程這些內容寫進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相信郵政一定會提早謀劃,為新一輪波瀾壯闊的改革大潮提供生動范例,續寫改革開放中的郵政史詩。


深圳郵政與特區共成長。羅子榮  攝

久久国内亚洲视频性性爱,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欧美黑人又粗又大久久久,久久狠狠人人综合网址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制服 | 日韩一级欧美动漫国产 | 亚洲一本中文日韩 | 日韩2021亚洲天堂在线 | 亚洲欧美高清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乱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