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著工作裝,做事雷厲風行,從二樓信貸部到一樓營業前臺,她總是一路小跑兒,干練得體。在行里,她是同事們的業務‘百事通’、學習的榜樣;在鄉村,她是老百姓的致富貼心人、農民的好女兒。”這樣的口碑,是郵儲銀行寧夏回族自治區同心縣支行信貸客戶經理顧秀玲用28年的執著和堅守得到的最好回饋。
28年的執著和堅守,顧秀玲走得并不輕松。
儲蓄營業員、復核員、網點負責人、營業部主任、信貸客戶經理……28年來,顧秀玲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作為艱苦創業、拼搏實干的代表,顧秀玲今年被評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2014~2017年度先進個人”。
足遍旱塬
為脫貧攻堅注入“金融活水”
以百姓之心為心,這是對顧秀玲多年基層金融工作的最好詮釋。
同心縣是國家級貧困地區,面對這樣的業務發展環境,顧秀玲的選擇不是退縮,而是義無反顧地撲進去。“為了拓展郵儲銀行信貸服務的深度和廣度,更好地履行國有大行的社會責任,幫助老百姓脫貧致富,我們經常利用休息時間背著宣傳資料把辦公室下移到村委會、合作社,進村部、下農田、進圈棚、進學校、趕集市等,走遍了全縣11個鄉鎮、86個行政村。”回憶當時拓展農村市場的情景,顧秀玲的眼神里充滿了干事創業的激情。
摸底調查、宣傳信貸政策、普及金融知識……這些最基礎的金融工作,顧秀玲已經記不清做過多少回,但就是這些看似枯燥的重復性工作,讓她成了十里八鄉百姓的貼心人,為郵儲銀行在農村發展小額貸款打開了市場,奠定了郵儲銀行金融精準扶貧的堅實基礎。從柏油馬路到泥土路,從繁華縣城到偏遠鄉村,都深深烙下了顧秀玲匆忙奔波的腳印。
“我是農村的孩子,對農民有深厚的感情,所以知道農民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顧秀玲說。北方的農村,農忙季節性、周期性較強,農閑時農民靠外出務工掙錢,為了貸款,好多客戶放下手中的農活,在家整日等待,顧秀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了破解客戶“貸款難”“貸款慢”的問題,她想方設法提高工作效率:“一是重視當面受理工作,在受理環節詳細了解客戶的情況,為成功調查發放貸款奠定扎實的基礎;二是提前一天詳細確定安排次日下鄉調查的地點、路線、方位、人群,及時通知被調查人員在場,并帶齊所需證件,確保調查的順利和質量,避免調查失敗和客戶長時間等候。”看似簡單的工作安排,卻注入了她對工作的負責和對農民的感情。
“她壓縮和犧牲了很多休息時間,白天受理、調查,晚上加班加點錄入資料,經常是7點多出門,24點回家。”同心縣支行行長馬建民說。“當時很多人說我有職業病,是工作狂,拼命掙錢不要命。”面對異樣的目光,顧秀玲只是微微一笑,“2萬元、3萬元、5萬元,貸款雖不多,但對希望擺脫窮苦的鄉親們來說,這是他們種植、養殖和務工的周轉資金,是他們對生活的希望和寄托,他們需要我,需要郵儲銀行的‘金融活水’。”
精準對接扶貧對象
變“輸血”為“造血”
“貧困情況千差萬別,不能靠一把鑰匙開所有的鎖。”顧秀玲說。為確保金融精準扶貧,全面掌握貧困戶基本情況,找準靶向,顧秀玲積極與同心縣各村干部聯系,進村入戶開展扶貧摸底和調研工作,詳細填寫調查表,累計走訪貧困戶1500余戶,提高了金融精準扶貧推進速度,加快了貧困戶脫貧的腳步。
王團鎮聯合村村民楊忠福配偶殘疾,家里基本靠政府救濟維持生活。顧秀玲深入了解情況后,幫助老楊貸款養牛,如今老楊家已育肥牛11頭,家里的院落也煥然一新;石獅鎮城一村村民羅存俊,家境困難,一家十幾口人住在一個小院子里,房子低矮破舊,想做生意卻沒有金融機構愿意貸款,顧秀玲深入調查了解后發現羅存俊務實勤奮,口碑良好,便幫助其貸款3萬元購買了一輛客貨車,幾年后羅存俊有了幾十位客戶,還買了轎車、開了商鋪。
“目前在合作社務工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3戶,他們一邊務工,一邊學習各種養殖技術,在我和顧秀玲的幫助指導下,他們每家都在郵儲銀行貸了款,育肥牛羊,并都已脫貧,我們這些曾經一窮二白的農民能夠脫貧,最想感謝的就是郵儲銀行提供的資金支持。”說起自己和村民的脫貧致富經歷,致富能人王彥仁話匣子一打開就再也收不住了。原來,早在2008年郵儲銀行便為他發放貸款3萬元,幫助他發展養殖業,從剛開始育肥牛幾頭,到現在已有180頭左右,還先后成立了養殖專業合作社、糧食購銷專業合作社,帶動周邊貧困戶發展養殖業,共同奔向脫貧致富路。
干在實處,走在前列。讓貧困群眾有信心、更有能力脫貧才是扶貧的關鍵。除了經常下鄉為貧困戶貸款的事兒忙碌,顧秀玲還花時間研究政府的扶貧政策以及產業情況,幫助貧困戶念好“致富經”,把“輸血”變“造血”、精準滴灌,不僅讓發展養殖產業的致富能人心里有了底氣,更讓跟著致富能人搞發展的群眾致富有了奔頭。
“看到鄉親們買房買車,生活一天比一天好,這是我最開心的事兒。”談到多年的工作成就,顧秀玲想到的并不是升職加薪,而是鄉親們的美好生活。
做有心人 嚴控風險
“自己多加一次班,就讓客戶少一天等待。”這是顧秀玲對自己無休止加班給出的最有力的解釋。她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老百姓的脫貧路上等不起。”
想農民之所想,急農民之所急。顧秀玲堅持“不讓群眾多跑一趟路,不耽誤群眾一分鐘,不讓脫貧工作漏掉一人”的原則,上門服務、集中辦理,將金融服務下沉到村、延伸到服務“三農”最前沿,真正做到“資料收集不出戶,金融服務不出村”,讓金融扶貧在農村“落地生根”。顧秀玲的客戶90%為農戶,貸款筆數多、額度低,辦理起來費時耗力,為了不誤農時,不耽誤放款,顧秀玲放棄休息,加班加點為農戶辦理手續。由于服務周到、工作效率高,來找顧秀玲的客戶源源不斷,工作量也越來越大,但為了自己那句“老百姓的脫貧路上等不起”的承諾,顧秀玲成了同事眼中的工作狂。但每當看到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換來老百姓滿意的笑臉,顧秀玲從內心深處感到滿足和高興,覺得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顧秀玲工作的字典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是她幾十年來嚴格要求自己的座右銘,做每件事有目標、有計劃、有時間節點、有銷號臺賬,她把年度任務分解到月、到周、到日,科學合理安排每天每月的工作任務,一切體現“早”和“快”。
為了提高調查效率,嚴把受理關,顧秀玲堅持做到戶戶上門面對面交談了解實情,考察、放貸、見本人,一站式服務跟到底。工作即便再忙再累,她也總是要求自己擁有良好的工作心態。她常說:“帶著旅游的心情下鄉調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對自己而言就是休息。”
山里手機信號不好,時常收不到還款短信,這會導致百姓的貸款逾期,為此,顧秀玲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信貸系統,查看貸款到期情況,盡早通知客戶,避免因逾期而帶來的信用風險。在貸款風險管控上,她也有自己獨特的方式,顧秀玲的微信里幾乎有所有貸款客戶,在方便聯系客戶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查看其朋友圈,了解客戶的動態、掌握客戶情況,如發現貸款資金挪用或客戶家庭、生意發生變故,就想辦法提前追回貸款或幫助客戶想辦法化解風險,避免其因逾期導致征信有污點。自從事信貸工作以來,顧秀玲已累計發放小額貸款2.5億元,累計服務客戶達5020戶,無一筆壞賬。
從郵政儲蓄到郵儲銀行,顧秀玲走過了28個平淡而不平凡的年華,顧秀玲覺得,無論平凡還是偉大,鄉親們都是她最大的牽掛,鄉親們的脫貧致富路上需要她。
顧秀玲為客戶講解貸款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