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明明近在咫尺,我卻要翻過一座又一座大山,尋找你的家。”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下稱“郵儲銀行”)寧夏分行固原市文化西路支行的一名信貸員柳雪婷,常用這句話來形容她的工作。在她看來,去蔡川村的山路用“溝溝坎坎十八彎”來形容毫不為過,而全國知名的金融扶貧“蔡川模式”就出自這一小村莊。
向記者講起蔡川村時,柳雪婷顯得無比親切。這個固原市原州區寨科鄉所轄的重點貧困村,自2008年起就成為郵儲銀行提供貸款支持的重要試點。
在郵儲銀行扶貧貸款的支持下,蔡川村由以前的“山大王”村——一個山頭只住著一戶人家,成為了現在有著寬敞的柏油馬路和村民新居的優質信用村之一,順利實現脫貧銷號。
蔡川村的重要轉機
地處云霧山腳下的蔡川村,山地較多,飼草優質,退耕還林還草達到6000多畝,飼養的牲畜肉質細嫩鮮美,具有發展草畜產業的突出優勢。
“但由于沒有穩定的資金支持,多年來產業發展始終處于原地踏步狀態,部分村民甚至變賣牛羊外出打工,陷入‘抓了芝麻丟掉西瓜’的惡性循環。”村支部書記馬金國說。
就在這個時候,轉機出現了。
2008年,郵儲銀行寧夏分行成立后,在蔡川村摸底調查時發現,這里連一處像樣的磚瓦房都沒有。映入眼簾的是破舊的窯洞、泥濘的土路,整個村子里幾乎沒通電、通水,村民用水就靠水窖儲存雨水,一戶的家當僅值兩三千元,貧困人口達79%。而農民要脫貧,面臨“四缺”——缺資金、缺產業、缺技術、缺抵押物。
面對這樣的現實,郵儲銀行寧夏分行在蔡川村進行試點,選擇有一定養殖基礎的農戶來創新聯保方式,采用村干部、養殖能手等任意3戶相互擔保組成聯保小組的形式給農戶貸款。最初是向13戶村民貸款17萬元,一戶村民多則貸款2萬元,少則5千元,但正是這點雪中送炭,解決了農戶育肥黃牛和養殖肉羊的燃眉之急并調動了群眾養殖的積極性,帶動了地方特色產業的發展。
一年下來,貸款農戶戶均增收超過1萬元且全部按時還款,收到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撬動了蔡川村其他持觀望態度的村民脫貧致富的信心,村上很多人紛紛要求申請貸款。
2009年,郵儲銀行在蔡川村的貸款戶數由13戶增加到38戶,貸款金額由最初的17萬元增加到100萬元,戶均2.6萬元。2010年,這一數據擴大到了82戶和金額312萬元。三年下來,村民的養殖熱情高漲,蔡川村也從一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蛻變成了優質信用村。2016年末,蔡川村實現了脫貧銷號。
截至2017年末,該村80%以上農戶均從事牛羊養殖,牛、羊存欄數分別達2060多頭和4600多頭,分別是2008年的34倍和30倍。除此以外,郵儲銀行還貸款支持村民在房前屋后種植紅梅杏2300多畝,并利用6000多畝退耕林發展了林下養殖業,全村養殖生態雞已達上萬只,成為了蔡川村新的經濟增長點。
并且,不僅是蔡川一個村的種養業收入達到村民收入的六成以上,其脫貧致富的示范效應還很快輻射到了周邊村鎮。
銀行+合作社+農戶
提起郵儲銀行,村民們總有說不完的話。
楊宗仁指著院子里正房偏北的幾孔破舊窯洞說,這是2008年之前全家人住的房子,“當時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極差”。
蔡川村下轄5個自然村,全村438戶1596人,十年九旱致使村民們常年過著靠天吃飯、廣種薄收的苦日子。村里沒路、沒水、沒電,村民的眼睛全盯在領取國家扶貧補貼上,少有耕作,滋事告狀等閑事兒很普遍,使得蔡川村成為原州區有名的告狀專業村。
2008年郵儲銀行創新了聯保方式,開始試點小額信貸,先選擇了60戶具有一定養殖基礎的農戶,采用村干部、養殖能手等任意3戶相互擔保借款的形式進行小額貸款。而蔡川村歷來有養牛、養羊的傳統經驗,村里土地資源豐富,不愁優質的牧草和飼料,一年下來成果斐然。
“村里沒有強大的產業,貸再多的款也無濟于事。”馬金國說,“金融扶貧注入了‘活水’,我們逐漸發展起了草畜、勞務和特色種植產業,形成了以牧促農、以農養牧的良性循環,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具體上,郵儲銀行寧夏分行圍繞地方政府產業扶貧的重點,在蔡川村推進產業扶貧,探索建立了“銀行+合作社+農戶”的金融扶貧模式,積極發揮“村兩委”(村黨支部委員會和村民自治委員會)和致富能人的引領作用,支持蔡川村組建了金羚牲畜養殖專業合作社。由合作社來為養殖戶提供品種選育、養殖技術和市場銷售等服務,并擔任其貸款擔保人,負責農戶貸款的用途審查等監督管理。
馬金國介紹說,他們采取了大戶保小戶、富裕戶保貧困戶、村干部保“快富戶”的模式,成員由成立初期的5戶發展到現在的382戶,單筆最低貸款額由最初的5000元增加到10萬元。
這種模式既彌補了普通農戶缺乏抵押物的短板,也打消了銀行對農戶償貸能力的顧慮,構建了較為可靠的小團隊信用保障機制,形成了“小貸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走”的良性發展格局。
正如村民馬志梅,從1萬元到現在的8萬元貸款,郵儲銀行九年來的支持讓他養上了13頭牛和15只羊。
而馬志梅的院子里,正房、偏房、廚房錯落有致;鍘草機、三農車、四輪車、小轎車樣樣齊全;廚房里電飯鍋、電飯煲、碗柜一應俱全,甚至還有一個和城里人家一樣的浴室。
信用建設不掉隊
“早年是我們督促鄉親們還款,現在是鄉親們主動找我們還款。在蔡川村的信用體系建設上,沒有一個鄉親掉隊。”郵儲銀行固原市分行行長閆固平介紹。
在閆固平看來,蔡川村迄今沒有一個村民進入郵儲銀行的信用黑名單,但并非村民一開始就有這種誠信意識。2008年時曾有極少數村民不自覺還款,為了躲避村干部天天督促,有些村民甚至換了手機號,村干部就去家里催促。村支書馬金國就常苦口婆心地告訴村民“維護信用要像維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以不斷地灌輸來培養村民的信用意識。
同時,三戶聯保又把三戶村民拴在了一根繩子上,其中一戶不按時還款則其他兩戶就開始催促。出現村民在貸款后遇到臨時還款困難的情況,馬金國就會組織大家相互幫襯著還款,自覺維護村里的信用形象。
由此,這個沒有任何村民信用記錄的“空白村”,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信用檔案庫,并著力探索起貧困地區的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郵儲銀行聯合鄉政府和“村兩委”共同對農戶進行摸底、評審出三個信用等級,再聯合扶貧部門開展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評級授信,信用等級會根據農戶借款使用的實際情況逐年調整。
到2014年,蔡川村80%的農戶都達到A等,被授予了“信用示范村”,隨即受到了郵儲銀行在貸款額度、期限、利率和還款方式等方面的大幅優惠。例如,A級授信8-10萬元,貸款期限延長至2年,利率降至年息7.75%(建檔立卡戶執行4.75%基準利率)。還款方式上,由最初的階段性等額本息還款改為前10個月清息、當年年底還本,最后改為按季度清息、下一年年底還本。
目前,蔡川村人均純收入由2008年的2000元增至8260元,增長4.13倍;家家戶戶都有一輛農機用車,出行基本依靠小轎車、摩托車。
樹立扶貧標桿
終于,蔡川村在2016年12月31日實現了脫貧銷號。郵儲銀行的“蔡川模式”得到了國務院、各級黨委政府和監管部門的充分肯定。
2016年11月3日,寧夏自治區黨委《關于推廣郵政儲蓄銀行整村推進扶貧小額貸款工作的通知》中正式將“蔡川模式”的成功經驗在全區金融機構推廣,并提出給予財政性存款等多方面配套支持政策。當月末,人民銀行銀川中心支行將“蔡川模式”作為寧夏精準扶貧創新經驗,寫入寧夏申報“精準扶貧示范省(區)”材料中,獲人民銀行總行批復實施。
“2018年,我行將進一步加大金融扶貧攻堅工作力度,確保我區9個貧困縣信貸投放不低于10億元,并持續支持銷號貧困村的產業發展,增強貧困村自我‘造血’能力,力爭完成2018年的銷號目標。”郵儲銀行寧夏分行行長趙志剛表示。
接下來,郵儲銀行將在寧夏已經建成的143個信用村中,率先選擇22個貧困村建立農村信用體系,根據貧困村產業特點和群眾生產實際,讓有意愿的貸款戶及時得到支持。并且,郵儲銀行還將支持能吸收貧困人口就業、帶動貧困人口增收的綠色生態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特色產業發展;支持能幫助貧困戶建立穩定增收的脫貧項目,如電商扶貧、旅游扶貧、光伏扶貧等項目,根據項目特點來合理設置貸款期限和還款方式,減少貧困戶在起步階段的還款壓力。
在專家看來,“蔡川模式”為我國金融扶貧樹立了典型,取得了商業銀行商業可持續“造血式”扶貧的良好成效,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