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我應邀與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郵票發行部的專家、領導和郵票設計師王虎鳴老師共同探討孕育中的一套郵票,就是這套《四景山水圖》。
無論是在郵票發行部,還是在郵票印制局,有我參加的郵票創作討論會,一定是與雕刻凹版有關的郵票創作。因為我是印鈔行業的凹版雕刻師,從2003年開始就負責中國印鈔與中國郵政的郵票合作項目。至今,我們已經完成了32套雕刻版郵票的創作。從市場反饋的情況看,好評、升值、獲獎占據了很大比例。與中國郵政十多年的友好合作,我自然是信心滿滿。
可是就在那一天,情況有些不妙。擺在桌面上的是一堆大大小小的郵票設計稿。郵票印制局的設計師將郵票設計稿以兩種規格尺寸進行打印:一種是將每一枚郵票設計稿放大打印在A4紙上,另一種是在A4紙上打印全套郵票的1:1原大設計稿。當我看到這套郵票放大稿時,第一反應是:太好了。我的精神極度振奮,感到這是一套值得去好好創作的作品。當看到郵票的原大稿時,極度振奮開始極度降溫,第二個反應是:太難了,復雜程度超過想象。再仔細看下去,興奮已經到了零點,工藝實現已超過極限。我意識到,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作品。
隨后的討論就是從“不可能”開始。
南宋畫家劉松年作品《四景山水圖》是中國院體畫的經典之作。此畫分為四段,分別表現春夏秋冬不同景象,四幅山水畫畫法統一、色調一致,原畫每幅均為左右長60.7厘米、上下寬41.3厘米,且畫法精妙、筆墨考究。畫面中山石水樹構成萬千景色;掩映在樹林中的庭院,映襯于湖面的臺榭,再現世外桃源勝景;小橋流水引人曲徑通幽;景中行走和佇立的人物,更讓隔世近千年的當代人充滿懷古之情。
這位讓我們久仰的南宋大畫家劉松年,當年絲毫沒有考慮中國郵政現在的難處,他的細密畫作怎么可能微縮到50毫米×36毫米的方寸之間?這樣一套精細復雜的繪畫作品,線條和筆觸已經細密到了無以附加的地步,縮小后的郵票印制,無論哪種印刷方式都無法再現原作的精美。
凹版雕刻印刷以精細見長,世界上還沒有哪種印刷方式能夠精細于凹版印刷。《四景山水圖》郵票印制已經別無選擇,只有凹印一條路。可是,雕刻凹版印刷也不是萬能的,畫中的山石草樹、房瓦窗欞、馬匹人物等線條超過了凹版印刷工藝的極限,即使我們使用精雕細刻的手法,也不可能完全表現原畫線條的細度和樹葉、窗欞、瓦片的密度。
問題卻偏偏愛捉弄于人,中國印鈔僅有的幾名雕刻師,此時或因病或因留學在外,不能組成一個完整的創作小組,面對《四景山水圖》郵票復雜的雕刻內容和緊迫的創作時間,更加重了這“不可能”的因素。能否換圖,能否延期發行,能否放大郵票尺寸,都成為被郵票發行部一一否定的設想。
每年8月的盛夏,是集郵人的節日,“集郵周”將聚集起郵迷的高度熱情,集郵文化的熱度也會伴隨夏日的高溫更加火暴。中國郵政要給“集郵周”一個驚喜,這個難度不一般的雕刻版《四景山水圖》郵票是最佳選擇。郵票發行部的專家、領導說出了心聲。
將不可能變成可能,將高難度變成精品,成為雕刻師無法推卸的責任。于是,封刀10年又重回雕刻桌旁的我,緊急告別妻兒從上海專程趕來的彭巍棟,帶病制定全套雕刻方案的馬榮,被大膽啟用的年輕人林華毅,手里有一大堆工作卻忙而不亂的工藝師姚宗勇齊聚“大國工匠工作室”。白天、夜晚、休息日,已經弄不清日期,創作小組只須記住一個日子,就是交版時間。北京中鈔設計制版有限公司精心計劃,完成制版、協助打樣;河南省郵電印刷廠精心調色、精心印制;郵票發行部、郵票設計師全程跟蹤評審。終于,大家可以看到結果了。
8月4日是《四景山水圖》郵票的首發日,這套郵票就要與大家見面了,上面說的“不可能”“高難度”,在雕刻師的努力下得到了很好的解決,依托凹版雕刻的創新精神,這套郵票使凹版雕刻重回雕刻的本質,就是凸顯創作。雕刻不是復制,雕刻版郵票不以高仿為目標,雕刻師不是原畫的描摹者。雕刻師在理解原畫藝術和技法的基礎上,簡化了煩瑣的重復,提取畫作的精華,重新構建四景山水,讓這套經典的山水畫在現代膠雕印刷工藝中,展現出超乎尋常的古畫新韻。
雕刻版郵票是一個珍貴的收藏品種,《四景山水圖》郵票這樣的雕刻,值得每一位收藏者在放大鏡下細細觀賞。它附著了更多的藝術和文化信息,雕刻凹印工藝復雜、成品率底,雕刻師一點一線的雕刻創作,使作品具有更高的附加值,使您能夠得到獨特的郵票作品,這個獨特的關鍵點就是,每一枚雕刻版郵票都是雕刻師的版畫原作。通過這套郵票,您可以與雕刻作者對話,感受雕刻獨有的藝術魅力;通過雕刻凹印油墨的立體和光澤,您可以回味100多年來雕刻凹印在中國的發展和延續。雕刻凹印郵票具有廣闊的收藏前景,雕刻師在創作中,心里也在暗暗地追尋著一個目標:創造一個新的高度,創造一段新的歷史。這就是雕刻凹印《四景山水圖》郵票的珍貴所在。
最后,吟詩一首表達我的心情——
南宋杭州山水圖,三朝畫師譽皇族,
入選新郵尋良策,唯有膠雕涉險途。
四景繁復需功夫,恰遇良將不成伍,
封刀十年再出山,老將新兵重新組。
一點一線追精度,春夏秋冬再回爐,
日夜兼程保發行,古畫新韻滿江湖。
(作者為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技術中心設計雕刻室主任)